第21章 中山经(7)
一种野生桑树,木质坚硬,可以制作弓和车辕。

  【译文】

  再向东南一百二十里,是阳帝山,到处是优质铜,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橿树、杻树、山桑树、楮树,而野兽以羚羊和麝香鹿最多。

  【原文】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汵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1。

  【注释】

  1飞蛇:即螣蛇,也作“腾蛇”。传说是能够驾雾腾云的蛇,属于龙一类。

  【译文】

  再向南九十里,是柴桑山,山上盛产银,山下盛产碧玉,到处是柔软如泥的汵石、赭石,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居多,而野兽以麋鹿、鹿居多,还有许多白色蛇、飞蛇。

  【原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1。

  【注释】

  1虫:古时南方人也称蛇为虫。

  【译文】

  再向东二百三十里,是荣余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多出产银,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枸杞树,这里的虫类有很多怪蛇、怪虫。

  【原文】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1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注释】

  1肆:陈设。

  【译文】

  总计洞庭山山系的首尾,自篇遇山起到荣余山止,一共十五座山,途经二千八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山神:在毛物中宰杀一只公鸡、一头母猪做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在毛物中用猪、羊二牲做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荣余山,是神灵显应之山,祭祀这二位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猪、牛、羊齐全的三牲献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块玉圭十五块玉璧,用青、黄、赤、白、黑五样色彩绘饰它们。

  【原文】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译文】

  以上是中央山系的记录,总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原文】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

  总计天下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大地之东西南北中各方,一共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

  【原文】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1,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