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山经(7)
�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2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3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注释】

  1五臧:即五脏。臧,通“脏”。五脏,指人的脾、肺、肾、肝、心五种主要器官。2树:种植,栽培。谷:这里泛指农作物。3铩:古代一种兵器,即铍。大矛。

  【译文】

  大禹说:天下的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分布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把以上山记在《五臧山经》中,原因是除此以外的小山太多,不值得一一记述。广阔的天地从东方到西方共二万八千里,从南方到北方共二万六千里,江河源头所在之山是八千里,江河流经之地是八千里,出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这些是世间划分疆土、种植庄稼的凭借,也是戈和矛产生的缘故,刀和铩兴起的根源,因而能干的人富裕有余,笨拙的人贫穷不足。国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礼,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国家财用也可以说是从这块大地取得的。

  【原文】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译文】

  以上是《五臧山经》五篇,一共有一万五千五百零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