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合作精神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在培养孩子的合作兴趣中,能否对别的小孩产生兴趣,也会对小孩影响深远。比如说,一个小孩受到母亲的宠爱,别的小孩可能难以接受这个颐指气使的家伙,并不让他进入自己的社会圈子。假如这种处境受到被拒绝孩子的曲解和仇恨,那么这几乎可以成为一个人犯罪的。

  假如家里某个小孩能力出众,并因此受到别的孩子的忌妒和抵触,那么这个能力出众的小孩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儿童。还有种情况是,次子很优秀,颇受父母的赏识,这时,长子会觉得自己的爱可能被剥夺了。如果这样的话,长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并竭力找证据,认为自己没错。为此,长子的行为越来越恶劣,大家对他的斥责越来越严厉,这又进一步让长子认为众人都在反对他,并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剥夺。于是,他开始偷东西,然而在被发现、受到惩罚后,他可能会觉得众人更加敌视自己,他也便更加沉沦。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他就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假如父母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世道艰难、生活辛酸,这也会使孩子对社会的兴趣形成障碍。假如父母常在孩子面前搬弄是非,说亲戚的坏话,诋毁别人,对他人表示恶感和偏见,这样的话,也会对孩子形成灾难性的后果。假如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会对别人的形象进行扭曲地理解了。事实上,假如父母真的这样做了,我们也不会奇怪,这些孩子最终还会以相似的方式反抗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一旦孩子的社会感受阻,那么孩子就会演变为以自我为中心。

  在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人心叵测,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事实上,孩子在生活中形成了这样的心境,会对成长造成很大不便。他会觉得,去奋斗的话,阻力重重;而去伤害别人,显然要容易得多。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活不过是一场战争,那么在战争里,任何伤害的行为都将不足为怪。

  我还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进一步探讨罪犯的形成过程。在一个家庭里,次子是个问题儿童。然而在我们看来,他并没有什么缺陷,而且很健康,也没有什么遗传缺陷。长子在家里很受宠,次子一心希望赶上哥哥,他的生活好像是在赛跑,他要拼命超越前面的对手。在生活里,他对母亲非常依赖,希望从母亲身上获得一切;可是在与哥哥的赛跑中,他又屡屡落败。同时在学校里,哥哥的成绩也非常好,而次子总是成绩很不理想。

  于是,次子的焦虑感日甚一日。为了追求这种平衡,他总是试图控制别人。在小的时候,他总是对家里的女仆颐指气使,让这个女仆在屋里像士兵一样接受训练。次子20岁的时候,还经常扮演将军玩,让女仆接受他的命令。虽然这样,他的焦虑并未因此减轻,在参加工作后,一旦遇到困难,就被吓倒,几乎没有做成什么事。而且只要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就会从母亲那儿拿到钱,尽管他会为此受到谴责。

  后来,他突然结婚了,各种问题纷至沓来。事实上,他要比哥哥结婚早。在他看来,自己在婚姻上得以超越哥哥,是自己一个难得的“胜利”。可实际上,他对结婚并未做好准备,所以在婚后总是与妻子吵架。当母亲表示不能再资助他时,他便设法到一家商店订了一批钢琴,然后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就把这些钢琴卖了,企图空手套白狼。

  于是,他被商店控诉,并因此锒铛入狱。

  从这个次子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童年时,就有了些犯罪的根源。在他成长过程中,哥哥如同一棵参天大树,遮住了他的光芒。与善良的哥哥相比,这个弟弟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和冷落。

  我还要讲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12岁的小女孩的事情。这个女孩从小便被父母宠爱,并野心勃勃。这个女孩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