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共谋良策,谁要停收农民的产品我就撤谁的职
�他已准备300斤高合肥,要在田土里做更大的文章。这个队37户,有35户怕政策变,不敢像严凤友这样放手干,今年就吃了大亏。再看个例子:童兴大队第6生产队李四佬,家有5口人,他34岁,堂客33岁,大伢儿15岁,承包10亩水田,2.7亩旱土,喂一头母猪,下了三窝猪儿,收入1200元。养了5头架子猪,2头180斤,1头100斤,2头80斤,共值1000元。喂60只鸡,种5分田茨米(荸荠),30多根蓖麻树。人平纯收入800多元。像这样的户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5口之家如何富起来。做到1人养1头猪,1人喂10只鸡,喂10只鸭,喂10只鹅,植20根树,每人每年烧1000块砖,每人种10斤黄豆,一家养300尾鱼,一家种10根果树。有这样几项副业加起,年人平纯收入500多元,再加上田土里的收入200元,年人平纯收入就达到了700元。

  周立民:不那么提,那么提,实际上办不到的,小而全,做不到的。根据技术特长来。像发粑粑的,就可以多发粑粑,少养点鱼,养鱼他不懂。按本人特点,能搞何项,就搞何一项。呃!以后要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的沙。社会化,就是你为我服务,我为你服务。你发粑粑,粮食何里来?人家供给你粮食,你给人家发粑粑。你这里跟酉港比不同,酉港在田土里的收入每人可到400元,你这里田土里的收入每人只有300元,离1000元还差700元,这700元哪里来,只能搞种养业,不能单是把劳力派出去,派出去没事搞,打流去呀!像双岭大队农户周达顺一家,喂了400只新波罗鸡,2000斤,毛利3000元,除开一切成本费,净赚2169元。西竹山公社有的农户养几百只鹅,一年下来纯收入好几千元。加强重点的培养。要有重点户、示范户来带动,这个问题上多想想,啊!你坡头公社今年人平纯收入300元,离1000元的目标,还差700元。任务重得很呢!要多想办法。酉港公社打算搞5年,在种植业,加工业上,除开田土,每人抓回600元。

  周显明:是有这个问题,现在,每人搞到1000元,如何达到?我想了一下,在我们坡头公社,主要靠养殖业,有10项养殖业大有可为。

  周立民:你们几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讲讲看,下一步怎么搞?啊?

  张宪玉(黄泥湖大队党支部书记):黄泥湖大队第2生产队,43户,207人,368亩水田,43亩旱土,人平田土1.98亩,还有8亩荒土。原是两个小队合拢来的,思想乱得很,去年人平实际收入只有190多元,今年有10户可以达到人平纯收入800元到1030元,真的先富起来了。比如曾宪贵,8口之家,去年队上分配只收入300元。今年他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其中是一个机遇,那就是四川一个伢儿借住他家喂了几年蜂,今年要回去结婚,为了感谢这几年他家的帮助和关照,就半卖半送给他6桶蜂,收入600元。又喂了5头猪,收入800元。开了个经销店,一年摸600元收入没问题。他从县里进的烟、酒,出售价格比别的经销店便宜,周围的人要吃点蜜糖,他屋里有的是,半卖半送,所以他的生意有人捧场,做得红火。他还派一个女儿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学会了做发粑粑,做包子,炸油条。还有3个儿女在读初高中。他讲的不多读点书,不晓得赚钱。他那个读初中的女儿卖茶;读高中的女儿种向日葵,卖瓜子;读高中的儿子养鸡,三个加起来收入300元。

  黄子健:搞集体的时候,曾宪贵是个懒得叫的人,一年四季扯皮。

  陈福初:他47岁,当过老大队的大队长、秘书,有一定的经营能力。

  黄子健:是个狡猾人罗。

  周显明:粪坑边上种向日葵。

  周立民:他一家种了好多土呀?

  陈福初:30多亩土,9箱14群蜂,纯收入600元。还摆图书,卖茶。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