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共谋良策,谁要停收农民的产品我就撤谁的职
路。像苎麻、黄麻,收购部门就卡壳。要掌握商品信息。田土里产了东西卖不出去,滞销,最打击农民的积极性。我觉得,哪怕东西积压,只要农民种出来了,国家赔本都要收购。那样才能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来年的生产不受影响。
周立民:我县黄麻,光仓库就存了15万担,茶叶存了几万担,菜油硬没得地方装。我们规定不许停收。群众生产了,不收,怎么行呢?谁要停收农民的产品,我就撤谁的职。这个没得情面讲的。再者,做领导工作的,不能像过去只抓生产,还要掌握商品信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这才是新时期好的领导干部。
童自政:是的。今年要是种得几亩辣椒,钱就入进腰包里了。不晓得今年的辣椒会走俏呀!
周立民:今后,你们公社里要有专门掌握商品信息的人。
黄子健:而今是芝麻、红辣椒,市场上俏得很,伸手就是钱。
周显明:要发展,首先要认识社情。我们公社对照了一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1978年比较,的确发展起来了。棉花比1978年增长2000担,农工副产值833万元,和1978年相比增加300万元,多种经营450万元,和1978年相比增加200万元,商品率400万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200万元,社员人平纯收入与1978年相比增加80多元。我们现在有了尚方宝剑,下一步怎么搞?第一,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扩大收入来源。我们公社人平水田1.41亩,旱土0.3亩,水面0.1亩。剩余劳动力多,生产基数高,全社劳动力9700多个,每个劳动力种5亩田土,全社剩余劳动力4000多个。给这批人找出路,找事做,扩大收入来源。第二,摸清能工巧匠底数,人才引路致富。全社人才多,门路广,全社木匠102个,瓦匠94个,石匠107个,裁缝117个,捕鱼的214个,还有榨油的,养鸭的,等等,每人收入1400多元。
周立民:各种各样有一技之长的,包括发粑粑的。呃!把这些来个普查,一家一户进行登记,你就掌握了全社人才好多。不光是大学毕业生才是人才。养猪的不死猪;发粑粑的硬发得泡蒙了;抓黄鳝的一个晚上抓得百把斤;抓水鱼的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水鱼窝。等等,这些都是人才。王家月抓水鱼的周小佬,家住明星大队第3生产队,一天抓80斤水鱼。你说他不是人才?还要开阔一点,把一切技术人才挖掘出来。
周显明:黄福保的爱人用一碗残饭,煮得一碗酒出来。这也是难得的人才。
周立民:打跑符字牌都有狠的。我的一个叔伯哥哥,打跑符字牌从不输的。别人手上拿的是什么牌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嘿嘿。这也是人才嘛!
周显明:第三,哪些户能富起来,哪些户富不起来,我们心里要有数。总的来讲,能劳动的,有手艺的,抓大事的,肯定能富起来。懒人,光靠插田种土的人,门路不多的人,没有本事的人,害怕政策有变的人,肯定富不起来。有这么几个例子:一个外号叫发黄牯的人,当了几十年生产队队长,一心只想把队上搞好,从来不怕得罪人,现在看不清楚农村的形势,继续当队长怕照自己的霸蛮经搞犯错误,就把队长一职交给女婿,自己外出驾划子,摸几个小钱。坡头大队第5生产队施贵香,不懂技术,承包6亩水田,3亩旱土,早稻亩产507斤,棉花不很,今年的纯利只有900多元。她说承包责任制没有队上搞集体的时候好,那时搞几下直耙路,如今随么得都要自己操心。再一部分是那些家长管伢儿得不住的农户,队上搞集体的时候,伢儿有队长管,一个伢儿一年可以收入500多元,现在承包到户,家长管不住自己的伢儿,不种田,不做地,三五个邀起,哪里好玩就往哪里跑。茶亭大队第7生产队严凤友,承包了7亩田、3亩土,养了5头猪,他家今年的收入与以生产队决算比,多了2000元�
周立民:我县黄麻,光仓库就存了15万担,茶叶存了几万担,菜油硬没得地方装。我们规定不许停收。群众生产了,不收,怎么行呢?谁要停收农民的产品,我就撤谁的职。这个没得情面讲的。再者,做领导工作的,不能像过去只抓生产,还要掌握商品信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这才是新时期好的领导干部。
童自政:是的。今年要是种得几亩辣椒,钱就入进腰包里了。不晓得今年的辣椒会走俏呀!
周立民:今后,你们公社里要有专门掌握商品信息的人。
黄子健:而今是芝麻、红辣椒,市场上俏得很,伸手就是钱。
周显明:要发展,首先要认识社情。我们公社对照了一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1978年比较,的确发展起来了。棉花比1978年增长2000担,农工副产值833万元,和1978年相比增加300万元,多种经营450万元,和1978年相比增加200万元,商品率400万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200万元,社员人平纯收入与1978年相比增加80多元。我们现在有了尚方宝剑,下一步怎么搞?第一,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扩大收入来源。我们公社人平水田1.41亩,旱土0.3亩,水面0.1亩。剩余劳动力多,生产基数高,全社劳动力9700多个,每个劳动力种5亩田土,全社剩余劳动力4000多个。给这批人找出路,找事做,扩大收入来源。第二,摸清能工巧匠底数,人才引路致富。全社人才多,门路广,全社木匠102个,瓦匠94个,石匠107个,裁缝117个,捕鱼的214个,还有榨油的,养鸭的,等等,每人收入1400多元。
周立民:各种各样有一技之长的,包括发粑粑的。呃!把这些来个普查,一家一户进行登记,你就掌握了全社人才好多。不光是大学毕业生才是人才。养猪的不死猪;发粑粑的硬发得泡蒙了;抓黄鳝的一个晚上抓得百把斤;抓水鱼的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水鱼窝。等等,这些都是人才。王家月抓水鱼的周小佬,家住明星大队第3生产队,一天抓80斤水鱼。你说他不是人才?还要开阔一点,把一切技术人才挖掘出来。
周显明:黄福保的爱人用一碗残饭,煮得一碗酒出来。这也是难得的人才。
周立民:打跑符字牌都有狠的。我的一个叔伯哥哥,打跑符字牌从不输的。别人手上拿的是什么牌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嘿嘿。这也是人才嘛!
周显明:第三,哪些户能富起来,哪些户富不起来,我们心里要有数。总的来讲,能劳动的,有手艺的,抓大事的,肯定能富起来。懒人,光靠插田种土的人,门路不多的人,没有本事的人,害怕政策有变的人,肯定富不起来。有这么几个例子:一个外号叫发黄牯的人,当了几十年生产队队长,一心只想把队上搞好,从来不怕得罪人,现在看不清楚农村的形势,继续当队长怕照自己的霸蛮经搞犯错误,就把队长一职交给女婿,自己外出驾划子,摸几个小钱。坡头大队第5生产队施贵香,不懂技术,承包6亩水田,3亩旱土,早稻亩产507斤,棉花不很,今年的纯利只有900多元。她说承包责任制没有队上搞集体的时候好,那时搞几下直耙路,如今随么得都要自己操心。再一部分是那些家长管伢儿得不住的农户,队上搞集体的时候,伢儿有队长管,一个伢儿一年可以收入500多元,现在承包到户,家长管不住自己的伢儿,不种田,不做地,三五个邀起,哪里好玩就往哪里跑。茶亭大队第7生产队严凤友,承包了7亩田、3亩土,养了5头猪,他家今年的收入与以生产队决算比,多了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