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 博物馆中的谈话
�产生了奇点式的飞跃,将同时代的其他文明远远甩在了后面,这个近乎碾压的差距一直持续了四百多年,直到周朝覆灭。”

  “升明一代,不仅技术进步,而且名臣辈出,除了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任首辅大臣,因着专司科举,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官僚,和传统的文臣又形成了新的平衡……是真正百家争鸣的时代。”

  “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他早年的战略眼光。在他登基后的第七年,金国突然表达了求和的意图——金国之所以突然软下去,是因为当时西边的大辽正在壮大,陈翊琮以卓绝的眼光看见了这个更大的敌人,趁机换回周国的遗民,韬光养晦,保留了实力。

  “在辽灭金之后,陈翊琮又亲自北上,正面抵御了来自辽蛮的侵袭,甚至将大周的国境线往北又推了四分之一。”

  “也同样在升明年间,平京的官窑百花涯里竟然产生了我们历史上第一个妇女救助组织兰馨会。在那个时代,以教授妇女就业技能为手段,提倡女进入轻工业领域,以实现自的经济独立……这种理念,实在太超前了。”

  “可惜了,这样的皇帝只活了五十多岁。”

  “因为暗杀的缘故?”零问道。

  陈道平摇了摇头,“这还是很谋论的说法,关于陈翊琮的死,更可能的原因是几次亲征留下的旧伤发作,升明帝晚年过得不大好,每逢下雨左肩的老伤就会发作,有记载说疼得厉害时,皇帝夜不能寐甚至彻夜哀嚎,令闻者惊惧。”

  “相比之下,衡原君就幸运多了。他足足活了一百零二岁,放到现在也是高寿了……可他又自幼体弱多病,谁能想象他竟然能活那么久,久到把所有敌人都熬死?”

  两人继续往前走,零看见右手边的展柜里排列着四把长剑。

  后冷兵器时代,火铳和枪炮还没有完全取代这些钢铁武器。

  在四把长剑之后,挂着一个瞋目而立的武将,看起来这四把剑都是他曾使用过的。

  零停了下来,“这个人是谁?”

  “是大将军曾久岩。”陈道平轻声道,“他和升明帝是挚友,早年间离家从戎投入了常胜麾下开始崭露头角,不过那时他还太年轻……他真正耀眼的主场是后来的抗辽之战。曾久岩将十人团体协同作战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等下半年你们开战术分析史的时候,会专门有一个单元讲到他的。”

  “他和升明帝陈翊琮,还有当时的大文豪张敬贞的友谊非常让人动容。”陈道平凝视着画像上的武将,“在陈翊琮驾崩后不久,内廷再次政变,当时正好在平京的曾久岩夜闯东宫,救出了陈翊琮的长子陈思,连夜送去了蜀州。衡原君即位后,他的心腹韩冲将陈翊琮的四个还未成年的儿子全都赶去了沁园,终拘——就像当年建熙帝对他和先太子那样。而曾久岩则因为谋反,同年秋天被斩于菜市。”

  “张敬贞也被牵连入狱,衡原君有意要借张敬贞在文人中的影响力来洗刷自己篡位的嫌疑,但张敬贞不肯歌功颂德。在衡原君即位的第二年,因始终不肯誊录曾久岩的罪状,张敬贞死于狱中。诗稿尽数被毁,所幸他的妻子柳氏誊抄了一部分藏于墙中,才保留到今天。现在张敬贞存世的诗文还有三千余首,其中不少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衡原君在元康初年的这番清洗,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污点,‘宣宗’这个庙号也暗含有功有过之意。不过这种政治上的倾轧,历朝历代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继续往前走吧。”

  “嗯。”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