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 博物馆中的谈话
�
“右边的是周宣宗陈书白……不过他在民间有个流传更广的名字,叫衡原君。
“这三个皇帝统治的时间覆盖了世界历2721年到2820之间,也是被后人称为大周‘百年中兴’的时代。虽然把建熙帝也算在里面却是有点勉强,毕竟他驾崩那年,整个见安江以北都被当时的金国骑兵屠戮了,但建熙帝御极的四十五年里,前二十年确实国力渐昌。”
“你看他们三个,是不是长得很像?”陈道平问道。
零沉默不言——如果要单从画像上看,大部分同朝代的帝王画像应该都是很像的。
“很像吧?”陈道平自说自话,“毕竟一个是建熙帝的孙子,一个是建熙帝的儿子。”
“儿子……教授是说衡原君?”零看过来,“这个结论似乎和我刚才在书里看到的不一样。”
“有不一样,就还是以我为准。”陈道平笑道,“衡原君是早年间建熙帝与宫女诞下的孩子。但他出生的当夜,便有流星夜袭紫薇星,建熙帝认定此子不详,定会有损帝星,但诛杀亲生儿子更是有悖人伦,一时还下不去这个手。”
“偏偏就在差不多时候,建熙帝的兄长,也就是被困在沁园的先太子也生下了一个孩子——我们喊他兰芷君吧。先太子害怕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被囚,乃至被杀害,所以想方设法设计了一个办法,连夜将这个孩子送出宫门。”
“然而,沁园太子的这个计划几乎在策划的阶段就暴露了。”陈道平轻声道,“建熙帝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了,他们行事的时机,出宫的路线,外面的接应……甚至包括他们要从外头接一个婴孩进宫调包的事也一清二楚。”
“紧接着建熙帝做了一件非常有想象力的事,他把这个会损害帝星的儿子——衡原君,偷偷塞到了沁园。当时正是深冬,沁园不仅缺炭少煤,连常的吃食都常常克扣。他寄希望于衡原君能因为照顾不周而夭折在沁园,这样便不是他的责任了。
“而另一边,建熙帝则直接派人,去杀掉那个被送出宫的兰芷君。”
“不过他既低估了见安阁的手段,也低估了自己兄长的慈悲心。”陈道平说道,“他没想到自己派出去杀掉兰芷君的杀手没有得手,而沁园里的衡原君,则被先太子竭尽全力地养大了。”
“这个故事的始末被记录在一本叫《金石录》的小册子里,是由建熙帝生前边的大太监黄崇德在临终前口述,旁人代录的,主要是讲建熙一代宫中规矩,也留下了这么件建熙帝的往昔佚事。”
“所以后来,有人猜测,陈翊琮可能是死在衡原君的手下——毕竟这也很符合衡原君‘有损帝星’的预言。”
陈道平双手抱怀,静静望着展柜中的画像。
“不过说真的,陈翊琮真是历代帝王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了。”
零继续凝视着画面上的老人,“为什么您最喜欢他?”
“陈翊琮是一个很神奇的皇帝。”陈道平笑着道,“你读史书的时候,会忍不住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穿越过去的。”
“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帝王之家,父亲是当时唯一成年的皇子,他又是最受宠的圣孙。这样一个受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熏陶长起来的孩子,在登基以后,却力推专司科举,完全不顾朝堂上士大夫们纲理伦常的那一,推起了科技强国的国策。”
“在陈翊琮在位的三十多年里,大周的农学、医学、金属冶炼、火器制造……等等等等,�
“右边的是周宣宗陈书白……不过他在民间有个流传更广的名字,叫衡原君。
“这三个皇帝统治的时间覆盖了世界历2721年到2820之间,也是被后人称为大周‘百年中兴’的时代。虽然把建熙帝也算在里面却是有点勉强,毕竟他驾崩那年,整个见安江以北都被当时的金国骑兵屠戮了,但建熙帝御极的四十五年里,前二十年确实国力渐昌。”
“你看他们三个,是不是长得很像?”陈道平问道。
零沉默不言——如果要单从画像上看,大部分同朝代的帝王画像应该都是很像的。
“很像吧?”陈道平自说自话,“毕竟一个是建熙帝的孙子,一个是建熙帝的儿子。”
“儿子……教授是说衡原君?”零看过来,“这个结论似乎和我刚才在书里看到的不一样。”
“有不一样,就还是以我为准。”陈道平笑道,“衡原君是早年间建熙帝与宫女诞下的孩子。但他出生的当夜,便有流星夜袭紫薇星,建熙帝认定此子不详,定会有损帝星,但诛杀亲生儿子更是有悖人伦,一时还下不去这个手。”
“偏偏就在差不多时候,建熙帝的兄长,也就是被困在沁园的先太子也生下了一个孩子——我们喊他兰芷君吧。先太子害怕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被囚,乃至被杀害,所以想方设法设计了一个办法,连夜将这个孩子送出宫门。”
“然而,沁园太子的这个计划几乎在策划的阶段就暴露了。”陈道平轻声道,“建熙帝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了,他们行事的时机,出宫的路线,外面的接应……甚至包括他们要从外头接一个婴孩进宫调包的事也一清二楚。”
“紧接着建熙帝做了一件非常有想象力的事,他把这个会损害帝星的儿子——衡原君,偷偷塞到了沁园。当时正是深冬,沁园不仅缺炭少煤,连常的吃食都常常克扣。他寄希望于衡原君能因为照顾不周而夭折在沁园,这样便不是他的责任了。
“而另一边,建熙帝则直接派人,去杀掉那个被送出宫的兰芷君。”
“不过他既低估了见安阁的手段,也低估了自己兄长的慈悲心。”陈道平说道,“他没想到自己派出去杀掉兰芷君的杀手没有得手,而沁园里的衡原君,则被先太子竭尽全力地养大了。”
“这个故事的始末被记录在一本叫《金石录》的小册子里,是由建熙帝生前边的大太监黄崇德在临终前口述,旁人代录的,主要是讲建熙一代宫中规矩,也留下了这么件建熙帝的往昔佚事。”
“所以后来,有人猜测,陈翊琮可能是死在衡原君的手下——毕竟这也很符合衡原君‘有损帝星’的预言。”
陈道平双手抱怀,静静望着展柜中的画像。
“不过说真的,陈翊琮真是历代帝王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了。”
零继续凝视着画面上的老人,“为什么您最喜欢他?”
“陈翊琮是一个很神奇的皇帝。”陈道平笑着道,“你读史书的时候,会忍不住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穿越过去的。”
“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帝王之家,父亲是当时唯一成年的皇子,他又是最受宠的圣孙。这样一个受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熏陶长起来的孩子,在登基以后,却力推专司科举,完全不顾朝堂上士大夫们纲理伦常的那一,推起了科技强国的国策。”
“在陈翊琮在位的三十多年里,大周的农学、医学、金属冶炼、火器制造……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