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年俗
  第两百四十九章年俗

  参加完同学的婚礼

  距离过年也只有几天的时间了,陆天的二姐陆月也从港岛放假回到了家里;

  二姐一回到家,整个家就彻底的团聚了,家里边的更加的热闹,再加上雪儿的到来,可以说今年的春节,应该是陆家这些年来最高兴最有意义的春节;

  母亲看着一家人有说有笑,眼里充满了幸福,看着陆天的神情变得无比的欣慰,母亲将家里这半年来的变化都记在心里,

  想想半年前,一家人还住在四处漏风的瓦房里,生活过的十分清贫,一家人都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

  现如今大家坐在宽敞的楼房里有说有笑,不愁吃不愁穿,这一切都是儿子带来的,以前陆母也只想儿子大学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

  然而却没想到,儿子的本事,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现如今已经有几家公司,成为身家上百亿的大老板,要知道这才半年的时间而已。

  “妈年糕做好了,您快过来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大姐做好了年糕,用托盘端了出来。

  由于二姐回家,而且只有三天就要过年,所以大姐也给自己放了假,即使超市生意很好,但还是家人团聚更重要,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不差这点钱;

  “好,好,大家都吃,咱们青山的年糕与北方的不一样,雪儿也尝尝……”母亲高兴的接过大女儿递过来的年糕,高兴的对大家说道;

  “北方的年糕几乎都是糯米做的,但咱们青山自古就地少民贫,吃不上糯米做的年糕,所以大家就用其他粮食代替,比如糯玉米做的玉米年糕,香软可口。并不比糯米年糕差多少,像咱们现在吃的这种年糕,也是用一种粘性较强的大米做成的,成本低。但口味也不错,烧、烤、油炸、蒸煮各种方式都可以……”母亲边吃着年糕,边向雪儿讲解青山年糕的历史传承,其他人也默默的听着,仿佛回到了儿时听母亲将故事的情景;

  过年对于咱们华夏人来说,是一个很讲究的事情,丝毫都马虎不得;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过年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虽然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都有些差异,但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拿上面的民谣来说,一看就知道是北方的习俗,但与南方的差异也不大,在青山,除了不磨豆腐。还有吃饺子外,其他都与北方民谣里的没有任何差异;

  “春节”是现代称谓,“过年”则在民间比较普遍。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八”一直到正月十五,河南民间有“腊八祭灶,年下来到”的俗语。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在“过年”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过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的斗等重要节日,此时家家户户操办年事,富家杀猪宰羊、张灯结彩,贫者物质上不赶奢侈。但规矩是要面面俱到的。

  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请神,拜神,送神,烧香,燃烛,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这些都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