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苦难王子频变故,乱世佳人归长安
�微。太子派几十个侍卫秘密寻找了一段时间,无果,也渐渐放弃了。”

  真娘闻言大惊失色,眼看大唐将步入正轨,却又跌落到万劫不复的深渊,若大唐再度陷入战乱,叶护的处境将更加凶险,母亲一个人在长安也不知怎么样了,自己此生恐怕难以再和他们相逢,想着,不觉心口剧痛,潸然泪下。阿鹰见真娘伤心落泪,安慰道:“太子李豫倒是个重情义的人,顶着压力多方打探叶护太子的下落,现在敦煌王和王妃,寿安公主和苏发驸马,都在帮忙寻找叶护太子。”吉辍点点头,憨厚地说:“我们前来探望胡姑娘,是因为叶护太子心里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胡姑娘,若胡姑娘出现闪失,吉辍怎么有颜面再见叶护太子。”

  真娘道:“将军费心了,此地不宜久留,若被移地键的人发现,将军就有危险了,你们还是连夜离开回纥,去寻找叶护太子吧。”

  吉辍如释重负地道:“我已联络了叶护太子的旧部,让他们暗地里保护你的安全,同时我也见了顿莫贺达干宰相,请求他促成小姐和宁国公主一起回国。”

  真娘惊奇地看着吉辍,多年来一直认为吉辍脑子里总比别人少两根筋,只能做一介武夫,想不到现在的吉辍,历练得如此有才干。真娘猜测吉辍的所作所为肯定是李豫太子的指点,也不说破,连忙跪地而谢,吉辍说着“不敢当”,赶忙扶起真娘。

  送走吉辍,真娘忧心如焚,担心、思念叶护,也担心在长安寡居的母亲。正如真娘所料,吉辍的这次回国,的确是大唐太子李豫安排的。

  宁国公主的信颇费周折,最终还是到了肃宗的手上,肃宗想到女儿的不幸,老泪纵横,心疼地说:“朕的小女儿为了大唐社稷,远嫁回纥,如今默延辍去世也满一年了,朕多给牟羽可汗两万匹绢丝、多运些茶叶,提高马价,太子安排公主回国的事宜吧。”

  李豫仁孝地道:“儿臣遵命,父皇,妹妹委实可怜,儿臣会尽快处置这个事情,如今忠义王下落不明,他的未婚妻真娘依然滞留回纥汗庭,长安有寡母日夜期盼,眼睛都哭瞎了,儿臣与忠义王乃金兰之交,恳请父皇答应将那真娘一并接回长安。”

  肃宗点点头,嘱咐道:“牟羽可汗登基以来,对大唐很是傲慢,回纥和大唐的关系已不似以前融洽,太子要谨慎些。”

  李豫颔首,郑重地说:“父皇放心,儿臣会稳妥办好此事。”

  肃宗有气无力地说:“你退下吧。”李豫跪拜肃宗,悄然退下。

  李光弼到达河阳,和驻扎在洛阳的史思明叛军隔着黄河对峙,洛阳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破败不堪,连老百姓都跑光了。

  史思明深思:“擒贼先擒王、攻城先攻心。洛阳离河阳如此之近,仅一河之隔,连对方的马啸都能听得清晰,何不展示下自己的精锐战马吓唬下唐军,若唐军再像邺郡之役一样不战而逃,就太过瘾了。”遂吩咐史朝义和李龟仁每天将一千多匹骏马拉到黄河岸边放牧。

  李光弼看到史思明的战马,感叹道:“史思明的家底还是很雄厚,若唐军也有这些战马,又怎么不能攻克洛阳呢?”

  部将孙曦瞧着李光弼的脸庞,见李光弼眼睛里闪烁着艳羡的光芒。

  忽然想到小时候和真娘在一起的一件趣事。

  一次老员外要出门乘马车去拜访朋友,为确保老员外的安全,仆人们牵出一匹温顺的母马来拉车,母马却原地四蹄刨地,不肯向前挪动一步,而且仰天嘶叫,

  真娘忽闪了两下水灵灵的眼睛,机灵地跑向马棚,发觉拴在柱子上的小马也躁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