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策(四)
�经营土地的落后地主,〖中〗央政府本来就限制了地租不能超过四成,这一下子交税要交掉这么多,剩下的利益就不那么划算了。”

  “我给您算笔账:按种植水稻算,现在稻米一公斤均价差不多是四分的华元,以普通的二等水田计算,单产每亩平均在一百八十公斤左右,地价一般是十五元。假设某地主按三成收租,每年每亩地五十四公斤的租子,还要扣掉卖掉交税的三十六公斤,只剩了十八公斤,折合华元七毛二,他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因为是累进征收,如果是中等地主,综合税率差不多就是三成,这样最后就剩下五毛钱,年回报不过3.3%,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一点收入还要看年景,还要呆在乡下被人看作土老冒。医疗,教育,娱乐,都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对普通农户来说,五十亩这个数字足够了,反正在这以下就不用交税,超出部分才交税,所以无压力。地主要卖地,农民要买,资金不足的,国有和皇室的银行提供特惠贷款,以土地做抵押,息差部分,由我捐款设立的惠农基金提供贴息。”

  第二个,开股市。我要用最直观的方式,让这些地主乡绅看看,工商业致富的速度有多快,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投资工商业最便捷的途径:买股票。而帝国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发股,又筹集了资金可以扩大再生产,这样就是一举两得;

  第三个,国家发布政策,并进行宣讲,通过学校教育向社会传递信息:投资工商光荣,靠收田租寄生‘过时了’,鼓励地主乡绅把土地转让给政府,投资工商业。通过宣传,通过他们的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信息,通过农会构成的舆论氛围促使地主们主动改变经营方式,或者直接抽身投资工商业,但决不允许暴力强制。这个转让因为是自愿的,中间胥吏的盘剥就没什么油水。再加上民意机关和政府,强力机关的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媒体的监控,他们就无力可使。

  对地方政府来说,原本没有物业税,现在多了个税源,而每一亩土地从地主乡绅转交给政府,再从政府交给租种的农民,银行提供购地款的无息贷款,中间的印huā税是地方政府和〖中〗央分成,虽然比例低,但架不住总量大。”

  许凡沉默半晌,轻轻叹了口气。

  “小宇,虽然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些东西,方法上也是我闻所未闻,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至少听起来从逻辑上很有道理。”他欣赏地看着郑宇“土地问题折磨了〖中〗国几千年,从来都是均田一类治标不治本,甚至遗患无穷的办法,没想到今天却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说到底,这还是时代发展了,科技发展了,工商业大兴,财政金融这些强有力的手段可以被采用,还有农会这样的农民组织可以制衡传统的地主乡绅。”郑宇一笑“以前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思想。当然了,要是帝国只有关内这屁大点的地方,几亿人拥挤在一块,工业薄弱全民愚昧,政府软弱无力,那多好的政策也都是扯淡。”

  “这话实在。”许凡点了点头“倒是忘了,你小子这次从北面和西面弄回来那么一大片土地,再加上蒙古,新疆和东北的边患肃清,倒还真是多了不少耕地。”

  “西伯利亚的可耕地,我们测算了,大致上是三亿亩,但其中最适合耕作的黑土地和灰色森林土只有一半。中亚方面,适合开垦成耕地的不超过一亿亩。其实但就耕地来说,能够给我们增加的并不多。”郑宇摇了摇头“我们整个帝国本疆目前的耕地是十八亿亩,考虑东北,新疆,蒙古,察哈尔,原缅甸,上寮,下寮,安南和兰芳的进一步开发,再加上新入领土,我们极限的耕地大约是三十亿亩。”

  “考虑到很多地方我们不得不采取农场制度,以及大农场在耕作效率上的优势,考虑到地形地貌的因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