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苦守待援
�现在朝廷手里加上东征军有不到十万兵马,要是同时增兵,韩辅政以为三路应该如何分兵呢?”

  耶律斜轸没好气地问。在他看来韩德让虽然也是辅政,但任的是南院枢密使兼殿前司统领,两国交战的事轮不到他和自己争论。

  “据臣所知,宋国现在全国军队已有大约六十万,其中一半禁军一半厢军,如果它倾国来犯,应该调集了三十万以上的军队。德让以为,南京方面可以派出两万,山西必须五万才够,平州也要三万。同时全国要大括兵马,再根据战局增派兵力。”

  斜轸见他公然对北院的事指手画脚,连括兵都要管,忍不住冷笑出声,两只三角眼直冒火,盯着韩德让道:

  “韩辅政也知道敌人会出动三十万大军,请问如果全部压到南京,耶律休哥的五万人能顶得住吗?就是朝廷的十万援兵全都调去恐怕仍是不够。再要分兵山西、平州,万一那里根本没有军情,岂不是白白分散兵力。再说山西现在并非没有兵力防守,西南招讨使开国公韩大将军就在那里负责军事。他现有两万兵马,北院可发急令,命他带兵开赴大同,加强边防。一旦边境有警,即发信求援。那时从南京调兵,才是兵不虚发。”

  他这话说得带了火药味。韩德威是韩德让的五弟,现任西南面招讨使,已经封了开国公。他话中的意思众人听得明白,守住边防是韩德威的责任,现在朝廷兵力紧张,你韩德让不能为了减轻兄弟的责任无端调兵支援。

  萧燕燕知道韩德让是以事论事,而耶律斜轸就不单单为了军事争执,他那里还有股子邪火。平心而论,她同意斜轸的意见。战争关系生死存亡,容不得一点感情用事。她也像韩德让一样信赖耶律耶律休哥的军事才能和他对战局的判断,可是却不能做这一番豪赌。见二人争到面红耳赤,她摆摆手说道:

  “你们不必争了,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把南京的担子压在耶律休哥一个人身上,还要判断宋贼会不会出兵山西、平州。大家怎样看?”

  眼看宋军泰山压顶,在座的谁也不敢担保耶律休哥凭现有兵力一定能挡住这场进攻。一旦南京有失,不但契丹将失去最富饶的一块土地,失去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将近一半的税收,而且敌我军心士气的消长将对下一步战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刚刚太后还说过,这次大战只能胜不能败,谁又敢承担错估形势导致战败的责任呢。吴王态度明确,现在还在自鸣得意;宁王可以对大的局势发表见解,但具体用兵上,他宁可闭口藏拙;在座的几员武将都不怕死,但是却不敢对目前这种微妙的大局乱发议论。

  “皇帝以为如何?”见众人不说话,燕燕问道。

  “用兵方略朕没有经验,但凭母后定夺。”耶律隆绪懂得这件事的轻重,实实在在说道。

  “北枢密说的有理。末将愿带兵去援南京。太后、皇上快下命令吧。”耶律抹只站起身大声道。

  燕燕下了决心,最稳妥的对策就是将兵马先全部派往南京,既可以和休哥合兵抵抗入侵,万一需要,也可以再向东西两路分兵。于是说道:

  “后天一早出发,全军驰援南京。牙帐后天同时拔营,移驻南京。哀家和皇帝一起御驾亲征!如何调兵遣将,北枢密院拿出个具体方案来。”

  太后营帐的灯火彻夜未熄,不觉帐外已经迎来三月七日的黎明。

  第二天王公贵胄文武百官齐集大朝会,听到了宋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和朝廷应战的决心。大营中一片同仇敌忾,大臣们愤怒声讨,武将们踊跃请战,土河岸边的春风种鼓荡着战争的腾腾杀气。朝会之后,太后和皇帝率领王公大臣举行了告庙和祭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