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八)
 “诺!”小太监转身离去。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的公议并没有结束,主要大臣虽然说出了看法,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他大臣们对于参政议政的热情。

  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以此契机,展示自己的才华,各抒己见,群情激愤,因为朝廷公议,言者无罪,所有人都在借此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不忘记打压别人。

  各派系之间,也是为了各自的私利,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明明你是对的,对方因为你也是对的,但是他并不会让你从容的通过。

  而是千方百计的阻拦,说一些荒诞不经的理由,其实秦武王赢荡心中早就有了盘算。

  今夜召集诸位大臣一起公议,目的也并非为了公议此事,而是想看一看这些朝臣,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表现是如何的。

  还有就是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东征宜阳,看看这些朝臣们都是什么做派,到时候也好从中布局。

  ‘巴蜀疥癣之疾,宜阳才是心腹大患!一日不拿下宜阳,秦国一日不能变被动为主动!东方诸国一旦联合起来,秦国依旧有着亡国之危!’秦武王赢荡耳中虽然是大臣的议论之声。

  但是这心里正在谋划着如此解决眼前的突发事件,眼前的一幕再熟悉不过,因为这宫廷之中的师傅不知道教诲了自己多少次。

  当年秦孝公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侍奉在孝公的面前,他们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统治人民的方法。

  秦孝公说:

  “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

  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

  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

  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

  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

  “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

  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