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风云突变咸阳城
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

  史载他执政期间,用计策将从晋国投奔戎人的由余招入自己麾下,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二十个,“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治理秦国的理念得到了后世子孙的继承,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极大的成功,在顺应历史趋势的前提之下,多半还是由于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就连太子犯法,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时代,商鞅都毅然决然的行刑了太子的老师,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默许,作为卫国人的商鞅是绝对不敢如此放肆的。

  由于继承了秦穆公时代的治国精髓,外来的势力在合适的时候,总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三晋之地,人才辈出,但是诸国之间,上升的通道早已被新兴的地主阶级保持垄断,真正有才华的庶民,无法得到相应的地位。大争之世,凡有血性,必有争心。这些有志之士不甘心就此沉沦,纷纷是奔走于各国之间,为自己谋求广阔的前途。

  士的出现,是当时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为各国的互相征伐创造了条件,持续不断的战争,破坏了礼乐文明的道德约束力,在一个纷乱的时代,所有的思想竞相迸发出来。

  诸子百家,各放异彩。秦国也因为商鞅变法,整体国力不断上升,为东方的各国士子创造出无数的就业岗位,在入秦的士子当中,首推魏国人。

  ‘魏武卒’的横空出世,使得魏国率先称霸,魏国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晋国的衣钵,在秦国的交往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在不断联姻的过程之中,也将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植入对方的国家之中。魏国依靠自身的雄厚实力,不断的进行文化输出,魏国的人才也源源不断的出现在秦国的朝堂之上。

  在数百年的积淀之后,魏国人在秦国已经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纵横家张仪的出现,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事件的表现形式。

  魏国权臣已经成为了左右秦国政局的一股暗流。这股暗流如果使用得到能够为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秦武王嬴荡登基之初,东方诸国就想着趁秦国国丧期间,大举进攻秦国,秦武王嬴荡就是充分利用了这股权臣势力,通过各个渠道散播秦国早有准备的虚假信息,才使得东方诸国不敢盲目行动。

  锋锐极强的秦武王嬴荡,如此大刀阔斧的霹雳手段,早就使得各方势力早有不爽,看似平静如常的朝堂之上,实则早已经是暗潮涌动。

  各方势力也都不是吃干饭的,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对于整个秦国的朝局,搜罗着不同的信息。并且将自己的信息出卖给东方诸国。

  巴蜀在叛乱的准备期,就派出陈庄夫妇四处奔走,想要联系各方势力,虽然没有得到任何支持,但是这巴蜀叛乱的消息早就在这股暗流之中涌动,各方也是密切的关注着此次行动,想要在此次行动之中,多多少少可以得到一定的好处。东方各国也是不甘示弱,纷纷派出间谍来到秦国,意图弄明白秦国对于此事的行动方向。

  更有甚者已经将自己的内线激活,如此众多的人士,如此众多的活动,想要做到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但凡有一点点的疏漏都会引起整个局势的变化。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