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 />   一周只许打一次长途。一年只许回家两趟。

  赚取不容易啊!既然不能赚取更多的钱,那么唯一方法就只能是省钱了。

  省钱,省钱,再省钱。

  这就是海萍生活的目标。

  孩子刚回去,海萍一到晚上9点以后就往老家挂长途,让母亲尽量详细

  地描述儿子的成长。儿子会认人了!儿子会招手了!儿子会坐了!儿子会爬

  了!海萍是如此地享受电话。以致于在长途电话账单到来的时候,苏淳忍了

  又忍,忍无可忍地叹气:“海萍,如果照这样下去,你很快就会把我们好几个

  平方米给打掉!”

  海萍决定戒电话。

  但思念像潮水一样涌来,让海萍备受煎熬。

  海萍决定买个摄像头,然后给母亲那边买台电脑,这样不用长途也能看

  到儿子了。

  苏淳说:“海萍,一台电脑又是一平方米。再说,老头老太也不会用,你

  还得找人帮他们,每次都找人,很快大家都烦了。也许就放在那里谁都不用

  了。而且宽带费很贵,时间一长,又是一平方米。海萍你就忍一忍,再忍一

  忍。你还不如把这些钱寄回去给儿子买粉吃,更实惠些。等我们买了房子,

  一买房子,我们就把孩子接回来!”

  海萍连眼泪都流不出了。

  海萍都快麻木了。

  她决定认命。考大学的时候1:10,毕业的时候不包分配,进了单位废除

  终身制,结婚的时候不分房。单位都朝秦暮楚了,谁还管你房子啊!海萍觉

  得自己就是天生的倒霉蛋儿,所有的不公平都摊到她的头上。海萍妈总哀叹

  自己是时代的牺牲品,海萍忿忿地想,跟她比,海萍妈那点儿不顺算什么呀!

  这就是她的命。她要与十月怀胎的儿子分隔近千公里。她要在这个看起

  来无比繁荣,对自己而言却是华美衣裳,镜中花水中月的大城市里奋斗好几

  十年,却没有一片瓦属于自己。“无立锥之地”,她感觉自己就像古人说的那

  样,站在锥尖上努力平衡。

  也许,当年她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她不一味追求大城市,而是随丈夫

  回到他家的小镇,或者让丈夫跟自己回到家乡的小城,那么,今天的他们应

  该无比惬意,赖在任何一边父母的家里蹭吃蹭喝,买一套房子并不是那么困

  难的事情。就那么一念之差,她必须被这城市拘束,呆在这里。

  她当然有可炫耀的资本。这个城市的户口,说起来最少一个也值50万。

  如果能够私下买卖,她打算把夫妻俩的户口折现,携巨款遁世而去。而偏就

  这部分属于无形资产,听着耳热,变现不出去。

  每月3500块。对于一个学化工又转行当普通文员的女人来说,无论她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