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世纪,我来了(十)
��下来,人人都盯着总经理,大家转着一个念头--不是这份项目的主人疯了,就是自己家的总经理疯了。要不然,任何一个脑子健全的人,也不会把这样一份项目书带到会议室里来,正儿八经的讨论--这玩意,应该立刻扔到垃圾桶里去!

  啪,总经理点着了一枚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才对包括总工程师在内的众人道:“我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我刚刚拿到这份项目书时,也想直接扔垃圾桶里,只不过,有一样东西改变了我的念头。”

  说着,总经理把一份文件递给了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一看,是一份1000万元保证金的文件,文件标明,只要厂方能提出合理的方案,解决项目书的要求,那这份已经在公证部门备案的1000万元,立刻就能打到厂里的账号上。

  1000万元,对建设一个十万吨产量的炼钢厂而言,并不算多,但也足够展现了对方的诚意,无论提出这份项目书的人是不是一个疯子,这1000万却是真金白银的。

  保证金的文件在众人手里传递着,有个女工程师清咳了一声:“项目书上的要求虽然看起来古怪荒唐,但是并不是不可实现的。比如说设备零件,我们原本都是从建设大型、超大型炼钢厂考虑的,但如果换个思路,如同几十年前大炼钢铁那样,我们建设一批小高炉呢?每个小高炉的体量并不大,但是如果集合起来,一样可以产出大量的优质钢铁。”

  立刻有人反驳道:“扯淡,那样一来炼钢的成本可就到了天上去了,谁家会这样炼钢啊?”

  女工程师轻笑道:“整个项目书里,压根儿就没提到建设成本的问题,人家业主都不在乎,我们又为什么要考虑在内?我看啊,咱们就把这个非洲小国当成当年一穷二白的新天朝,什么都要白手做起,甚至包括员工培训,咱们也得把他们当文盲半文盲看待。而且,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不允许太大尺寸的东西通行,这样一来,这份项目书古怪荒唐的要求,就可以理解了。”

  女工程师“一穷二白”四个字,一下子打开了大伙儿的思路,有人笑道:“嘿,听你这样一说,这个非洲小国还真和咱们解放初期差不多,这样说来,咱们这炼钢设备啊,还不能太先进,太先进了,一旦坏了,都不好修,就象建国初期那样,得生产一些傻大黑粗,却抗造的设备,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在没有多少基础文化,技术水准的工人手里,怎么折腾也不会坏!”

  “没错没错,这样说来,那些什么环保设备也不用装了,估计人家根本不在乎那些废气废烟,什么自动化设备也统统不要,全部手工操作!”

  大伙儿脑洞大开,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越来越热乎,大家都是多年从事工业设计和生产的,揭开窗户纸后,很快发现这些原本看起来荒唐可笑的要求,并不是不能达到,只不过多费点工,多费点料,说到底,就是多费钱,不过,人家非洲小国愿意砸钱,你不服不行。

  总经理热切地盯着总工程师,看着他半眯着眼,抱着胳膊,一幅半睡半醒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这个老搭挡,又有新主意了。

  果然,总工程师拍了拍桌子,慢条斯理地道:“我有个方法,可以完成这个非洲国家的项目,那就是外部支援,自力更生!”

  总工程师站了起来:“对方不是有一个小高炉车间吗?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技术指导,或视频培训,指导他们在当地生产一些傻大笨粗,不方便运输的部件,而我们,则专攻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部件。而且,我们一开始并不生产十万吨钢的设备,而是一万吨钢,这样一来,非洲小国面临的技术难度就小得多,容易上手。等他们建成一万吨钢的厂子后,再通过我们的技术指导,重新生产难度更大,技术更先进,制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