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yu,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yu,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於道」。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达到的「合於道」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国家昏乱,焉有正臣?

  第十九章: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此三言也,以为,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