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古刹点拨,禅意本非口头谈(上)
��找到了感觉。
“你们说的不错,这个寺里和尚可是有真修行,寺里戒律很严,现在还好,以前有规矩,打坐一支香,如果支持不下来,没资格参禅打坐。”旁边几步远的一个中年居士说到。
“有这回事?”柳致知来了兴趣,“我们来自申城,随长辈来此敬香,我叫柳致知,她叫罗宛琦,跟我们说说这里的事。”
罗宛琪也很好奇,一脸期望看着这名居士。
“两位居士,我叫王元良,是本地人,也是一名居士。高旻寺的传说很多,但打坐一支香却是真正的规矩,并不是乱说。”王元良说到,“现在寺里每年‘打七’十个,一个七为七天,称为禅七,自农历十月十五ri起七,到腊月二十五ri解七,共七十天。每个七的首ri,由方丈开示讲经说理,参禅者以此静思、静虑。参加打七的信众每天凌晨四点半闻板而起,四点五十分进行早课香。一支香完后,众人绕佛颂念片刻,再点第二支香,每天每人要静坐九个小时。”
“这么严格?”罗宛琪不禁吐舌。
“既然出家,当然严格修行,不然出家干什么事,高旻寺不像有些寺庙,那里和尚与俗人无异,仅仅是光着一颗头而已。”王元良说到,柳致知不禁点点头,这才像一个修行人。
“还有没有其他事?”罗宛琪问到。
“以前有过一些真正的有修行的高僧,庙中曾有肉身菩萨,可惜在建国后破四旧中被毁。”王元良叹息到。
“什么是肉身菩萨?”罗宛琪又问到。
这个问题却是柳致知接过了话头:“肉身菩萨是指高僧圆寂后,肉身不经任何防腐处理而不腐,一如身前,说明已修成正果,往往刷上金粉供奉,接受香火,称为肉身菩萨,九华山就有一具地藏王菩萨的肉身。”
“真有这么神奇?说说肉身菩萨的事。”罗宛琪好奇心大作。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个传说,说是这位菩萨圆寂前,年龄并不大,功行很深,一天,他感到自己该成佛了,便对师傅说:‘师傅,三天后我要走了!请你帮我塑金身。’他师傅是一位老和尚,一听,脸一板:‘为师还没有找到成佛的边,你胡说什么?’三ri后,小和尚果然沐浴端坐而逝,老和尚一见,心中有些嫉妒,将小和尚放入火化缸中,又盖上另一个缸,七ri后打开缸,小和尚端坐其中,栩栩如生,老和尚不服气,挑了半天毛病,最后说:‘你头向左边歪,不挪正了,就不为你塑金身!’说完,又盖上缸,七天后开缸,老和尚又找了一个毛病:‘头又歪到右边!’缸一盖,又过了七天,这次老和尚再也找不出毛病,只好为他塑金身。”王元良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故事,让罗宛琪听得张大了嘴。
“真的假的?”罗宛琪说到,柳致知倒陷入深思,民间传说往往有其影子,虽然夸大演绎,但无风不起浪,其中透露出什么信息?他联想到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肉身灭火的传说,不由冒出一种离奇地想法。
“民间传说,不可太当真,不过佛家高僧肉身不腐或火化后有舍利子倒是多有记载。”柳致知笑到。
“那你能不能解释这个现象?”罗宛琪有些不服,毕竟现代大学生受的是科学教育,遇到这些事实,科学往往不自觉跳了出来。
“尸身不腐并不难解释,修行人往往身心干净,尸体腐化往往是由于细菌作用,修行人往往身体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状态,体内暗疾、病菌之类并没有,临去之时,身体极其健康,在没有细菌情况下,肉身不腐不难解释。”柳致知说到。
&
“你们说的不错,这个寺里和尚可是有真修行,寺里戒律很严,现在还好,以前有规矩,打坐一支香,如果支持不下来,没资格参禅打坐。”旁边几步远的一个中年居士说到。
“有这回事?”柳致知来了兴趣,“我们来自申城,随长辈来此敬香,我叫柳致知,她叫罗宛琦,跟我们说说这里的事。”
罗宛琪也很好奇,一脸期望看着这名居士。
“两位居士,我叫王元良,是本地人,也是一名居士。高旻寺的传说很多,但打坐一支香却是真正的规矩,并不是乱说。”王元良说到,“现在寺里每年‘打七’十个,一个七为七天,称为禅七,自农历十月十五ri起七,到腊月二十五ri解七,共七十天。每个七的首ri,由方丈开示讲经说理,参禅者以此静思、静虑。参加打七的信众每天凌晨四点半闻板而起,四点五十分进行早课香。一支香完后,众人绕佛颂念片刻,再点第二支香,每天每人要静坐九个小时。”
“这么严格?”罗宛琪不禁吐舌。
“既然出家,当然严格修行,不然出家干什么事,高旻寺不像有些寺庙,那里和尚与俗人无异,仅仅是光着一颗头而已。”王元良说到,柳致知不禁点点头,这才像一个修行人。
“还有没有其他事?”罗宛琪问到。
“以前有过一些真正的有修行的高僧,庙中曾有肉身菩萨,可惜在建国后破四旧中被毁。”王元良叹息到。
“什么是肉身菩萨?”罗宛琪又问到。
这个问题却是柳致知接过了话头:“肉身菩萨是指高僧圆寂后,肉身不经任何防腐处理而不腐,一如身前,说明已修成正果,往往刷上金粉供奉,接受香火,称为肉身菩萨,九华山就有一具地藏王菩萨的肉身。”
“真有这么神奇?说说肉身菩萨的事。”罗宛琪好奇心大作。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个传说,说是这位菩萨圆寂前,年龄并不大,功行很深,一天,他感到自己该成佛了,便对师傅说:‘师傅,三天后我要走了!请你帮我塑金身。’他师傅是一位老和尚,一听,脸一板:‘为师还没有找到成佛的边,你胡说什么?’三ri后,小和尚果然沐浴端坐而逝,老和尚一见,心中有些嫉妒,将小和尚放入火化缸中,又盖上另一个缸,七ri后打开缸,小和尚端坐其中,栩栩如生,老和尚不服气,挑了半天毛病,最后说:‘你头向左边歪,不挪正了,就不为你塑金身!’说完,又盖上缸,七天后开缸,老和尚又找了一个毛病:‘头又歪到右边!’缸一盖,又过了七天,这次老和尚再也找不出毛病,只好为他塑金身。”王元良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故事,让罗宛琪听得张大了嘴。
“真的假的?”罗宛琪说到,柳致知倒陷入深思,民间传说往往有其影子,虽然夸大演绎,但无风不起浪,其中透露出什么信息?他联想到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肉身灭火的传说,不由冒出一种离奇地想法。
“民间传说,不可太当真,不过佛家高僧肉身不腐或火化后有舍利子倒是多有记载。”柳致知笑到。
“那你能不能解释这个现象?”罗宛琪有些不服,毕竟现代大学生受的是科学教育,遇到这些事实,科学往往不自觉跳了出来。
“尸身不腐并不难解释,修行人往往身心干净,尸体腐化往往是由于细菌作用,修行人往往身体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状态,体内暗疾、病菌之类并没有,临去之时,身体极其健康,在没有细菌情况下,肉身不腐不难解释。”柳致知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