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趁一切还来得及(3)
��。
其实,大概从她80岁开始,我又变回了那个心里满是心思,只能自说自话的小男孩了。
比如打电话时,我不敢说自己想她了,我怕她会更想我。比如她每一年过年给我的压岁钱我都留着,不敢拆。我怕拆了,她给我的最后一份压岁钱就没了。
外婆身体挺好的,精神更好。过年的时候,有亲戚看了我的书,直说看不懂,然后说她也想写一本,然后发行,肯定卖得比我好。我还没来得及反击,外婆就跳了出来,她说:“写得好不好另说,我外孙最大的本事就是哪怕写得不好,也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他。你出书,除了我们家的人会买几本,谁还会买。”听完之后,女亲戚语塞心塞。我的胸口满满的全是外婆的爱。给外婆点个赞。
2014.3.10
十四年后的相互理解
有一种孤独是如果自己忍受了委屈,便能让一切都好转起来,于是就选择了闭嘴。没有人注意到你的改变,没有人走进过你的内心,外界越是平和,越是人声鼎沸,你心里的委屈越大、孤独越深。一开始埋下的孤独的种子,在一个人反复的自我问答中,长大成人。
当我鼓起勇气报考中文系时,我早已预料到父母的反对,只是没想到会那么激烈,激烈到我爸的眼神在我身上已经失去了焦点,我妈每天唉声叹气,仿佛我考上了大学并不是出路,唯有选择了他们能看到我未来生活的专业——医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他们,只一味地觉得凭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为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如果你们管我生管我活管我死的话,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脾气被青春的糙面磨得光滑又锐利,以为所有事物的结果只有两面。所以执拗,不管不顾,对我爸说:“如果你不让我读中文系,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
断绝关系,这句话说起来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没有做过父亲,不知道做父亲要经过怎样的磨砺,我也记不清楚父亲对小时候的我投入过多少的凝视,我所有的怒气只来源于他想控制我的生活。
不吃饭,不说话,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这样的表现似乎在每一个即将20岁的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亲如钢铁,决定了就绝对不妥协,哪怕后悔也不会表露。子女如磁石,将同性磁极对准目标,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交集。最后妥协的都是母亲,担心父亲气坏身体,担心子女憋出毛病,比如我妈,那段日子以泪洗面,最后只能瞒着我爸对我说:“儿子,我问了很多人,其实学中文也没什么不好,你如果一定要学就学吧,努力就行了。”
我点点头。
那时我并不能理解我爸的心情。他从16岁开始,与医学结缘一生。而我从未对医学产生过兴趣,所以没有任何想了解的欲望。我的一句“我要学中文”将自己与我爸一辈子的理想一刀两断。
事已至此,我爸也只能选择接受。之后便是长期的零交流,大学放假回家,即使两个人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谁也不说话。不说话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想跟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他担心的却是我找不到工作。我想跟他发誓我一定会努力,但所有言语跟真正的未来相比都很无力,除了安慰他和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不说话的原因,我大概也预料得到,当我当着全家人的面拒绝了他的建议,然后一意孤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那么多年的父亲形象被一个18岁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砸得粉碎。他一定觉得在我面前已然失去了威望,无论他再说什么,我都不会往心里去了吧。他不说话,也许只是不想再被我伤害吧。
其实,大概从她80岁开始,我又变回了那个心里满是心思,只能自说自话的小男孩了。
比如打电话时,我不敢说自己想她了,我怕她会更想我。比如她每一年过年给我的压岁钱我都留着,不敢拆。我怕拆了,她给我的最后一份压岁钱就没了。
外婆身体挺好的,精神更好。过年的时候,有亲戚看了我的书,直说看不懂,然后说她也想写一本,然后发行,肯定卖得比我好。我还没来得及反击,外婆就跳了出来,她说:“写得好不好另说,我外孙最大的本事就是哪怕写得不好,也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他。你出书,除了我们家的人会买几本,谁还会买。”听完之后,女亲戚语塞心塞。我的胸口满满的全是外婆的爱。给外婆点个赞。
2014.3.10
十四年后的相互理解
有一种孤独是如果自己忍受了委屈,便能让一切都好转起来,于是就选择了闭嘴。没有人注意到你的改变,没有人走进过你的内心,外界越是平和,越是人声鼎沸,你心里的委屈越大、孤独越深。一开始埋下的孤独的种子,在一个人反复的自我问答中,长大成人。
当我鼓起勇气报考中文系时,我早已预料到父母的反对,只是没想到会那么激烈,激烈到我爸的眼神在我身上已经失去了焦点,我妈每天唉声叹气,仿佛我考上了大学并不是出路,唯有选择了他们能看到我未来生活的专业——医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他们,只一味地觉得凭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为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如果你们管我生管我活管我死的话,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脾气被青春的糙面磨得光滑又锐利,以为所有事物的结果只有两面。所以执拗,不管不顾,对我爸说:“如果你不让我读中文系,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
断绝关系,这句话说起来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没有做过父亲,不知道做父亲要经过怎样的磨砺,我也记不清楚父亲对小时候的我投入过多少的凝视,我所有的怒气只来源于他想控制我的生活。
不吃饭,不说话,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这样的表现似乎在每一个即将20岁的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亲如钢铁,决定了就绝对不妥协,哪怕后悔也不会表露。子女如磁石,将同性磁极对准目标,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交集。最后妥协的都是母亲,担心父亲气坏身体,担心子女憋出毛病,比如我妈,那段日子以泪洗面,最后只能瞒着我爸对我说:“儿子,我问了很多人,其实学中文也没什么不好,你如果一定要学就学吧,努力就行了。”
我点点头。
那时我并不能理解我爸的心情。他从16岁开始,与医学结缘一生。而我从未对医学产生过兴趣,所以没有任何想了解的欲望。我的一句“我要学中文”将自己与我爸一辈子的理想一刀两断。
事已至此,我爸也只能选择接受。之后便是长期的零交流,大学放假回家,即使两个人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谁也不说话。不说话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想跟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他担心的却是我找不到工作。我想跟他发誓我一定会努力,但所有言语跟真正的未来相比都很无力,除了安慰他和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不说话的原因,我大概也预料得到,当我当着全家人的面拒绝了他的建议,然后一意孤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那么多年的父亲形象被一个18岁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砸得粉碎。他一定觉得在我面前已然失去了威望,无论他再说什么,我都不会往心里去了吧。他不说话,也许只是不想再被我伤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