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故纵
  在李鸿基对大唐最重要的三个重臣解释人的需求是什么的时候,张献忠也正在想自己这一生到底需求的是什么,当初若是在江西时,自己不称帝,倘可以左右逢源,一旦称帝,不但大明急于消灭他,就是唐军对他的态度也急转直下,以前能够轻易得到的武器再也买不到。

  这些在自己称帝前就知道了,但自己明知如此还是做了皇帝,难道做皇帝就是自己的毕生追求吗,如果现在向唐军投降,未尝不能荣华富贵的过完下半生,但要自己向李自成低头却绝不可能。

  眼前的情景却不容张献忠乐观了,从江西杀入广西以来,先是和大明在广西的残余势力作战,广西、云南、贵州三省虽然和弘光朝断了联系,但在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的拥立下,桂王朱由榔号称监国,全盘指挥三省的明军对张献忠进行围剿。

  大昌军到底是客军,初入广西时,由于不熟悉地形,颇吃了不少暗亏,等到已经可以和明军分庭抗礼时,唐军在湖南总督李双喜和大明前山海关总后吴三桂的率领下,挥师近十万又杀进了广西。

  这下无论是张献忠的大昌军还是朱由榔的明军,都吃不住劲,双方颇有默契的停止了争斗,共同对付唐军,可惜就是如此也不可能抵住唐军猛攻,大昌军和明军一败再败,而唐军势如猛虎,根本不肯给他们喘息地机会。

  明军见势不妙。丢下了大昌军独立逃向了云南,大昌军不熟悉地理,被明军甩开。只得在广西独抗唐军的进攻,两军短暂的合作就算结束。

  云南有周若军,虽然力量比广西大大不如。但明军已无多大战力。发现明军逃往云南后。李双喜也不着急,命令吴三桂独领一军追击下去,他地主力则继续对张献忠猛攻,一月之内,两军大小数十战,将大昌军打得哭爹喊娘。丢盔弃甲,如今张献忠身边的大昌军由十几万人减少到不到一万五千人。

  现在张献忠就率着这一次残军驻扎在南宁城外六十里地的武鸣小县,张献忠和唐军作战数次,发现不敌后。果断弃守大城,重新做起以前流寇地生涯,并让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分领一路人马迷惑唐军,唐军占领了城池,反而处处要分兵防守。

  开始这种策略很有效果,唐军地兵力分薄后,张献忠又杀了几个回马枪,攻下了数座被唐军战领地城池,但唐军援兵源源不断的从湖南、福建两省调入,对大昌军进行四面围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大昌军很快就处处碰壁,几次落入唐军的陷井,差一点被唐军分别围剿。

  张献忠无奈,只是重将三路大军合在一起,可是大军一旦汇合,被唐军咬死了位置,只要接战,唐军很快会从四面合围而来,如果不打破唐军的封锁,不出十天,大昌军就会全面陷入绝境。

  最后张献忠最终选择了向南突围,只要绕过南宁城,就可以出广西,直接躲到安南,在他们心中,只要躲到安南就安全了,中原王朝对那些属国向来的是很少动刀兵,想来大唐也是如此。

  南宁是广西地省府,城高墙厚,城中的驻军有一万多人,他们要绕过南宁城,一旦消息走漏,南宁的守军只要拖住他们一天时间,这支大昌最后的军队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大昌军却别无选择,不绕过南宁,他们就不可能进入安南,如果换其他地方,需要多走数百里,被发现地机率更大,他们只能冒险一试。

  武鸣县地处广西中南部,县境四周为低山丘陵,唯有东北部的大明山海拔高达一千七百多米,居民主要以僮家人为主,人口只不过三万多人,象这样的地方,大明一直没有派官员治理,而是以僮家的头领自治,这数月来,广西风云变幻,大明、大昌、大唐走马观灯的统治着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