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盛唐之地
�认为何处最适合为都。”

  高立功犹豫了一下,才道:“洛阳仍天下坚城,臣认为可以为都。

  这下好了,周凤梧、高立功两人一文一武,出身于河南的周凤梧偏要以西安为都,出身于陕西的高立功却要以洛阳为都,两人都是理由充足。众臣中一下子嗡嗡声大起。

  洪承畴和赵良极等人都站起来:“陛下,臣反对,臣以为北京才是我朝首先地定都之地。”

  洪承畴和赵良极一说完,刘芳亮站了起来,对洪承畴等人的话反驳道:“北京有何好处,臣以为应天繁华,无论水路,陆路皆是通达,可以为都。”

  “臣以为开封可以为都。”

  “臣以为尚书令大人所说没错,一动不如一静,还是西安好。”

  “北京好”,“应天好”,“洛阳好”……。

  一时之间,整个亭中热闹非凡,众臣都说得唾沫横飞,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柳敬亭在后面看得目瞪口呆,将众人的神态一一记录,这可是难得地素材,以后说书肯定用得到。

  李鸿基重重的咳了一声,众人才收敛了起来,一个个向皇帝看去,希望皇帝能够支持自己的计划。

  李鸿基的目光越过众人,最后落在柳敬亭身上:“柳爱卿,朕还没听到过你的发言,你认为我朝以何地为都最佳?”

  众人的眼光梭得一下对准了柳敬亭,饶是柳敬亭平时总是面对着成百上千的书迷,被如今朝庭最有权势的十几人直楞楞的盯着,也大感吃不消,眼看刚才众人争论的激烈程度,无论他说出何处,等于马上得罪了在座的大部分人,他忙给自己暗示了数次镇定,才开口回道:“回禀万岁,微臣官小位微,朝庭的都城是何等大事,岂容微臣胡乱置喙。”

  李鸿基微笑着道:“没关系,柳爱卿经常深入民间,为百姓讲书,近日各大臣就定都一事议论纷纷,肯定也已传到民间,不知百姓又对迁都一事如何看法。”

  众人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皇帝将柳敬亭宣来的用意,在座众人谁也没有比柳敬亭更了解普通百姓的心声。

  柳敬亭小心翼翼的斟酌词句,唯恐词不达意,给众人造成误会:“启禀万岁,百姓吗,他们自然不希望皇上迁都,毕竟住在天子脚下,谁不愿意,一旦皇上迁都,他们可不能搬过去。”

  柳敬亭打定主意,不得罪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他的这番话还是让想迁都之人心头不悦,高立功冷冷的道:“百姓愚昧,只为自己的私利作想,又焉知一国都城的重要,哪是他们不想迁就不迁的。”

  李鸿基扬了扬手,止住了下面众人的说话:“各位都以为朕将都城定在西安只是暂时,才会有此番风波,却不知朕将都城定在西安另有他意。”

  众人都默不作声,原来皇上早已有了主意,那些想迁都之人顿时犹如冷水浇头,想继续以西安为都的人都是大喜,李守信忙接过李鸿基的话道:“臣等愚昧,请皇上明示。”

  李鸿基转向身后的柱子,上面已挂好了一幅地图,李鸿基用手指着地图:“大家请看,昔日前唐设安西都护府,自巴尔喀什湖(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以南、金山以西、两河流域以东之地,全是安西都护府辖下之地,极盛之时,波斯以东原西突厥役属的西域十六国也全部在都护府范围之内,安西都护府统领着八十州、一百一十县、一百十二个军府。可是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地方是我朝所有。朕以西安为都,就要立志恢复我前唐属地,若是以北京、应天为都,以上地区皆被我朝抛弃,仅此一条,朕就不会选取,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