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定都之争
��不到,自然不能白白耗费国家一笔庞大的费用。
至于攻下应天府后,李鸿基也不是没有选过以应天府为都,只是南京城虽然号称龙盘虎据,六朝古都,但还没有一个强势的政权会选应天府为都,通常选应天府为都的朝庭都是短命皇朝,这和朝庭的本身实力有关,但是大明的正统皇帝会败于起兵靖难,只有区区数万人马的番王,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应天府到底适不适合做一个朝庭的都城,是否将都城定在应天府就注定会是一个短命的皇朝,这不仅仅是关系到风水之说,还关系到天下势力的划分。
一国的都城无疑聚集了其他地方太多的优势,那里是朝庭的中枢,一切军令,政令都出自于那里,而且也是天下财货汇聚之处,影响可不谓不大,既然已有那么多的朝代定都在应天府,却从来没有一个朝庭能够长治久安,总有他的道理,李鸿基下意识的就将应天府排除在外。
看着桌子上如此多的奏章,全是关于定都之事,他们各说各的理由,李鸿基看得不由头疼,定都在西安合不合适,如果再重新选择,到底该选择何处。
“李娃,传朕旨意,让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入宫。”
“遵旨。”李娃得到命令,转身就要出去。
“且慢,你再把洪承畴、赵良极、李守信、袁宗第、马维兴、王长顺、贺珍、贺景他们都叫来。”
“是。”李娃听到吩咐,连忙停住了脚步,应了一声。
正要再叫人传递皇帝的旨意。又传来了李鸿基的声音:“还有把高立功、高一功、刘芳亮、李万成、田见秀、高杰、拓养坤他们都请来。”
李鸿基顿了一下。又道:“哦,还有柳敬亭也给我请来。”
“是。”李娃应了一声,却半天不动。
李鸿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还不快去。”
李娃这才出门。回头又问了一句:“皇上,还有其他人没有?”
李鸿基才知道他为何迟迟不动的原因,笑骂道:“你找死不成。有了自然会再叫你传。呆在朕身边不要总想偷懒。”
李娃心中嘀咕了一声。出了什么大事,竟然要召集三省八部的首脑全都到齐,还有留在西安被封为伯爵以上爵位地人更是一个不落,而中间加上一个柳敬亭又算怎么回事。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范畴,随着李娃出了皇帝的书房。整个皇宫一下子出来了十数名侍卫,分别前往各人地府中传旨,一些不在府中之人,侍卫还得在他们家中等待。派出他们地家人四处寻找。
得到消息地人则忙向皇宫赶去,侍卫传旨并没有说明何事,只是表示皇帝紧急召见,看到自己的同僚一个个急匆匆向皇宫赶去,路上碰到的人一个个忙打听发生了何事,所有人却都是茫然无绪。
柳敬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的说书确实是了不起的本领,不但一般的百姓喜爱,就是唐军许多高级将领也喜欢听柳敬亭说书,甚至他地名声传到后宫中,皇后还请他说过几次书,对他的说书赞不绝口,若不是柳敬亭已归属于唐军宣传部门,恐怕皇后一声令下,他就得专为皇室说书也不一定。
只是他加入唐军的时间太短,虽然在唐军进攻福建时因为和畲族的关系立下了功劳,但充其量不过被封为都事地七品小官,夹杂在一排高官显贵中,尤其显是突立。
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被紧急召来,更是大吃一惊,他们这些天来,一直忙于完善朝�
至于攻下应天府后,李鸿基也不是没有选过以应天府为都,只是南京城虽然号称龙盘虎据,六朝古都,但还没有一个强势的政权会选应天府为都,通常选应天府为都的朝庭都是短命皇朝,这和朝庭的本身实力有关,但是大明的正统皇帝会败于起兵靖难,只有区区数万人马的番王,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应天府到底适不适合做一个朝庭的都城,是否将都城定在应天府就注定会是一个短命的皇朝,这不仅仅是关系到风水之说,还关系到天下势力的划分。
一国的都城无疑聚集了其他地方太多的优势,那里是朝庭的中枢,一切军令,政令都出自于那里,而且也是天下财货汇聚之处,影响可不谓不大,既然已有那么多的朝代定都在应天府,却从来没有一个朝庭能够长治久安,总有他的道理,李鸿基下意识的就将应天府排除在外。
看着桌子上如此多的奏章,全是关于定都之事,他们各说各的理由,李鸿基看得不由头疼,定都在西安合不合适,如果再重新选择,到底该选择何处。
“李娃,传朕旨意,让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入宫。”
“遵旨。”李娃得到命令,转身就要出去。
“且慢,你再把洪承畴、赵良极、李守信、袁宗第、马维兴、王长顺、贺珍、贺景他们都叫来。”
“是。”李娃听到吩咐,连忙停住了脚步,应了一声。
正要再叫人传递皇帝的旨意。又传来了李鸿基的声音:“还有把高立功、高一功、刘芳亮、李万成、田见秀、高杰、拓养坤他们都请来。”
李鸿基顿了一下。又道:“哦,还有柳敬亭也给我请来。”
“是。”李娃应了一声,却半天不动。
李鸿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还不快去。”
李娃这才出门。回头又问了一句:“皇上,还有其他人没有?”
李鸿基才知道他为何迟迟不动的原因,笑骂道:“你找死不成。有了自然会再叫你传。呆在朕身边不要总想偷懒。”
李娃心中嘀咕了一声。出了什么大事,竟然要召集三省八部的首脑全都到齐,还有留在西安被封为伯爵以上爵位地人更是一个不落,而中间加上一个柳敬亭又算怎么回事。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范畴,随着李娃出了皇帝的书房。整个皇宫一下子出来了十数名侍卫,分别前往各人地府中传旨,一些不在府中之人,侍卫还得在他们家中等待。派出他们地家人四处寻找。
得到消息地人则忙向皇宫赶去,侍卫传旨并没有说明何事,只是表示皇帝紧急召见,看到自己的同僚一个个急匆匆向皇宫赶去,路上碰到的人一个个忙打听发生了何事,所有人却都是茫然无绪。
柳敬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的说书确实是了不起的本领,不但一般的百姓喜爱,就是唐军许多高级将领也喜欢听柳敬亭说书,甚至他地名声传到后宫中,皇后还请他说过几次书,对他的说书赞不绝口,若不是柳敬亭已归属于唐军宣传部门,恐怕皇后一声令下,他就得专为皇室说书也不一定。
只是他加入唐军的时间太短,虽然在唐军进攻福建时因为和畲族的关系立下了功劳,但充其量不过被封为都事地七品小官,夹杂在一排高官显贵中,尤其显是突立。
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被紧急召来,更是大吃一惊,他们这些天来,一直忙于完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