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
,通过这些医案,我们可以看到,高攀龙是一个很爱他的家庭的人,他对家人的照顾是很周到的。
请名医给家人看病,是为了使家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下去,使家庭更加幸福。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样的人,在当时那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
若干年后,在东林党挑起了对魏忠贤的战争后,魏忠贤对东林人必欲诛之而后快。
高攀龙当然首当其冲。
公元1626年,阉党派出锦衣卫到东林来捉拿已经罢官的高攀龙。
有人事先通报了高攀龙,说阉党要抓你来了。
高攀龙听说后,愤然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啊,抓我受辱,就是让国家受辱啊,我怎么能落到这些贼子的手中呢?!”
于是,他告别了家人,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屋子后面的湖边,投湖而死。
【认识了庄敛之】
话说当时,有一位叫庄敛之的学子,他少年时曾跟一位姓王的和一位姓于的老师学习,当时这二位先生都是缪希雍的朋友,他们三人常在一起聚会。
庄敛之后来描述他们三人聚会的情景,说他们三人:“掀髯奋袂,上下古今,肝肠意气,相视莫逆”。
可见他们三人聚会时的场面煞是可观,直把当年的庄敛之同学搞得无比崇拜,心里一直惦记着,怎么能够也和这位缪希雍大侠学习一下呢?
后来,当他长大了以后,他的父亲就让他带着礼物,修子侄礼,前去拜见缪希雍,就这样,两人就相识了,谁也没有想到,日后他们将成为师徒关系。
这一年,是公元1611年,缪希雍已经六十五岁了。
从那以后,庄敛之就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接触缪希雍了,每次缪希雍到庄敛之家所在的金坛(那时缪希雍还住在长兴),庄敛之就抓紧机会,和缪希雍老师聊聊,学习一下。
没多久,庄敛之家里就发生了一件惨痛的事情,原来,庄敛之的老父亲病了。
具体的症状在文献中没有记载,只是说诸位医生都认为是患了外感病,于是开了很多的解表的药物,然后最不靠谱的是,还让患者“禁绝饮食”,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我实在是觉得不可理解,您要是说忌口,别吃什么生猛海鲜、大鱼大r的,我能理解,但是这可好,连饮水都给禁了,别是和这家有仇吧?可见当时的糊涂医生不少。
然后,半个月以后,我们庄敛之同学的父亲就病危了,要说他还真够能挺的,要搁一般人甭说半个月,几天就挂了。
这个时候,想起了缪希雍,于是就找人给缪希雍带个口信,希望他来给看一下。
缪希雍听说以后,二话不说,立刻动身。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缪希雍这个人的特点是,只要听说哪里有人来请诊,不管多远,立刻就去,那是“千里必赴”。
要说这位缪希雍真是位大侠式的人物,奔七十的人了(这一年是公元1614年,缪希雍六十八岁),在听说求诊的消息以后,马不停蹄,从他住的长兴到金坛,“三日夜驰至”,然后下马进屋,立刻开始给庄敛之的父亲诊脉。
审证视脉以后,“顿足大叫”,说:“你父亲这不是外感病啊,这是内伤杂病啊,应该用平补的方法来治疗,并且还要吃一些好吃的美食,现在脾胃之气已经要绝�
请名医给家人看病,是为了使家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下去,使家庭更加幸福。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样的人,在当时那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
若干年后,在东林党挑起了对魏忠贤的战争后,魏忠贤对东林人必欲诛之而后快。
高攀龙当然首当其冲。
公元1626年,阉党派出锦衣卫到东林来捉拿已经罢官的高攀龙。
有人事先通报了高攀龙,说阉党要抓你来了。
高攀龙听说后,愤然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啊,抓我受辱,就是让国家受辱啊,我怎么能落到这些贼子的手中呢?!”
于是,他告别了家人,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屋子后面的湖边,投湖而死。
【认识了庄敛之】
话说当时,有一位叫庄敛之的学子,他少年时曾跟一位姓王的和一位姓于的老师学习,当时这二位先生都是缪希雍的朋友,他们三人常在一起聚会。
庄敛之后来描述他们三人聚会的情景,说他们三人:“掀髯奋袂,上下古今,肝肠意气,相视莫逆”。
可见他们三人聚会时的场面煞是可观,直把当年的庄敛之同学搞得无比崇拜,心里一直惦记着,怎么能够也和这位缪希雍大侠学习一下呢?
后来,当他长大了以后,他的父亲就让他带着礼物,修子侄礼,前去拜见缪希雍,就这样,两人就相识了,谁也没有想到,日后他们将成为师徒关系。
这一年,是公元1611年,缪希雍已经六十五岁了。
从那以后,庄敛之就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接触缪希雍了,每次缪希雍到庄敛之家所在的金坛(那时缪希雍还住在长兴),庄敛之就抓紧机会,和缪希雍老师聊聊,学习一下。
没多久,庄敛之家里就发生了一件惨痛的事情,原来,庄敛之的老父亲病了。
具体的症状在文献中没有记载,只是说诸位医生都认为是患了外感病,于是开了很多的解表的药物,然后最不靠谱的是,还让患者“禁绝饮食”,对于这种治疗方法,我实在是觉得不可理解,您要是说忌口,别吃什么生猛海鲜、大鱼大r的,我能理解,但是这可好,连饮水都给禁了,别是和这家有仇吧?可见当时的糊涂医生不少。
然后,半个月以后,我们庄敛之同学的父亲就病危了,要说他还真够能挺的,要搁一般人甭说半个月,几天就挂了。
这个时候,想起了缪希雍,于是就找人给缪希雍带个口信,希望他来给看一下。
缪希雍听说以后,二话不说,立刻动身。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缪希雍这个人的特点是,只要听说哪里有人来请诊,不管多远,立刻就去,那是“千里必赴”。
要说这位缪希雍真是位大侠式的人物,奔七十的人了(这一年是公元1614年,缪希雍六十八岁),在听说求诊的消息以后,马不停蹄,从他住的长兴到金坛,“三日夜驰至”,然后下马进屋,立刻开始给庄敛之的父亲诊脉。
审证视脉以后,“顿足大叫”,说:“你父亲这不是外感病啊,这是内伤杂病啊,应该用平补的方法来治疗,并且还要吃一些好吃的美食,现在脾胃之气已经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