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山经(2)
  ,最快更新山海经最新章节!

  【译文】

  再向东四十里,是宜苏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繁茂的蔓居。滽滽水从这座山流出,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黄色的贝类。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1。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2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注释】

  1都:会聚。2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思。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和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但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确实是黄河中的九条水源所会聚的地方。这座山盘旋回转了五层,有九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汇合起来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苍玉。吉神泰逢主管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却长着老虎一样的尾巴,喜欢住在山向阳的南面,出入时都有闪光。泰逢这位吉神能兴起风云。

  【原文】

  凡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1,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注释】

  1副:裂开,剖开。

  【译文】

  总计山山系的首尾,自敖岸山起到和山止,一共五座山,途经四百四十里。祭祀泰逢、熏池、武罗三位神都是把一只公羊劈开来祭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其余二位山神是用一只公鸡献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原文】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汵石1。

  【注释】

  1汵石:一种柔软如泥的石头。

  【译文】

  中央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的首座山,是鹿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属矿物。甘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原文】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1。有兽焉,其状如貉2而人目,其名曰。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礝石。

  【注释】

  1礝石: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礝,也写成“碝”、“瓀”。2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而体态较肥胖,尾巴较短,尾毛蓬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

  【译文】

  向西五十里,是座扶猪山,山上到处是礝石。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貉,却长着人的眼睛,叫作。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礝石。

  【原文】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1。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其状如獳犬2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