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山经(2)
br />
1蒐:即茅蒐,现在称茜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做染料,并能入药。2獳犬:发怒样子的狗。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叫作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伊水。这里还有一种野兽,叫作,长得像獳犬却全身有鳞甲,长在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1,其上多琈之玉。
【注释】
1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软。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还有许多琈玉。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1,可以毒鱼。
【注释】
1茇:可能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译文】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是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铜。滔雕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许多羬羊。山中还有一种树木,长得像臭椿树,叶子像梧桐叶而结出带荚的果实,叫作茇,是能毒死鱼的。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白边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1而赤华,名曰葶苧,可以毒鱼。
【注释】
1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的棕树。浮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还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草,长得像苏草而开红花,叫作葶苧,是能毒死鱼的。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1。
【注释】
1赤:即雉,也叫锦鸡,像野鸡但小一些,冠子羽毛都很美,色彩艳丽。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牡山,山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石头,山下到处是竹箭、竹之类的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最多。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1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叫作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伊水。这里还有一种野兽,叫作,长得像獳犬却全身有鳞甲,长在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1,其上多琈之玉。
【注释】
1涂石:就是上文所说的汵石,石质如泥一样柔软。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还有许多琈玉。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1,可以毒鱼。
【注释】
1茇:可能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译文】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是柄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铜。滔雕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许多羬羊。山中还有一种树木,长得像臭椿树,叶子像梧桐叶而结出带荚的果实,叫作茇,是能毒死鱼的。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白边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石青、雄黄。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1而赤华,名曰葶苧,可以毒鱼。
【注释】
1苏:即紫苏,又叫山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呈方形,叶子紫红色。枝、叶、茎、果都可作药用。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的棕树。浮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还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草,长得像苏草而开红花,叫作葶苧,是能毒死鱼的。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1。
【注释】
1赤:即雉,也叫锦鸡,像野鸡但小一些,冠子羽毛都很美,色彩艳丽。
【译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牡山,山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石头,山下到处是竹箭、竹之类的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最多。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1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