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西山经(4)
��。
【原文】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翠。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二百二十里,是座盂山,山北面盛产铁,山南面盛产铜,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狼和白色的虎,禽鸟也大多是白色的野鸡和白色的翠鸟。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译文】
向西二百五十里,是座白於山,山上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是茂密的栎树和檀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羬羊,而禽鸟以猫头鹰之类的居多。洛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然后向东流入渭水;夹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北面,向东流入生水。
【原文】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
向西北三百里,是座申首山,没有花草树木,而冬季夏季都有积雪。申水从这座山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原文】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译文】
再向西五十五里,是座泾谷山。泾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渭水,这里多出产白金和白玉。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1,多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2,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3。
【注释】
1柒木:漆树。“柒”即“漆”字。2神:就是魑魅一类的东西,而魑魅是传说中山泽的鬼怪。3钦:“吟”字的假借音,呻吟之意。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刚山,到处是茂密的漆树,多出产琈玉。刚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这里有很多神,形状是人的面孔野兽的身子,长着一只脚一只手,发出的声音像人呻吟。
【原文】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1,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注释】
1蛮蛮:属于水獭之类的动物,与上文的蛮蛮鸟同名而异物。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就到了刚山的尾端。洛水就发源于此,然后向北流入黄河。这里有很多的蛮蛮兽,长得像普通的老鼠却长着甲鱼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1,可以御凶。
【注释】
1眯:梦魇。
【译文】
再向西�
【原文】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翠。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二百二十里,是座盂山,山北面盛产铁,山南面盛产铜,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狼和白色的虎,禽鸟也大多是白色的野鸡和白色的翠鸟。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原文】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译文】
向西二百五十里,是座白於山,山上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是茂密的栎树和檀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羬羊,而禽鸟以猫头鹰之类的居多。洛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然后向东流入渭水;夹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北面,向东流入生水。
【原文】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
向西北三百里,是座申首山,没有花草树木,而冬季夏季都有积雪。申水从这座山上发源,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原文】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译文】
再向西五十五里,是座泾谷山。泾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渭水,这里多出产白金和白玉。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1,多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2,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3。
【注释】
1柒木:漆树。“柒”即“漆”字。2神:就是魑魅一类的东西,而魑魅是传说中山泽的鬼怪。3钦:“吟”字的假借音,呻吟之意。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刚山,到处是茂密的漆树,多出产琈玉。刚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这里有很多神,形状是人的面孔野兽的身子,长着一只脚一只手,发出的声音像人呻吟。
【原文】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1,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注释】
1蛮蛮:属于水獭之类的动物,与上文的蛮蛮鸟同名而异物。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就到了刚山的尾端。洛水就发源于此,然后向北流入黄河。这里有很多的蛮蛮兽,长得像普通的老鼠却长着甲鱼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1,可以御凶。
【注释】
1眯:梦魇。
【译文】
再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