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西山经(2)
�珠。
【译文】
再向西一百七十里,是数历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银,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杻树和橿树,而其中的禽鸟大多是鹦鹉。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珍珠。
【原文】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1、雄黄2,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释】
1青碧:青绿色的美玉。2雄黄:即鸡冠石,一种矿物,古人用来解毒、杀虫。
【译文】
再向西北五十里,是高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山下到处是青碧、雄黄,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而草大多是小竹丛。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磬石、青碧。
【原文】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1,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2而五采文,名曰鸾鸟3,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1石涅:据古人讲,就是石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也可以画眉和写字。2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3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译文】
向西南三百里,是女床山,山南面多出产黄铜,山北面多出产石涅,山中的野兽以老虎、豹子、犀牛和兕居多。还有一种禽鸟,长得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名叫鸾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龙首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铁。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泾水,水中有很多美玉。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羬羊、白豪1。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2。
【注释】
1白豪:长着白毛的豪猪。2兵:军事,战斗。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鹿台山,山上多出产白玉,山下多出产银,山中的野兽多为牛、羬羊、白豪。山中有一种禽鸟,长得像普通的雄鸡,却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名叫凫徯,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则天下就会有战争。
【原文】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1,其中多女床2。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释】
1檀:檀树,木材极香,可做器具。楮:即构树,长得很高大,皮可以制作桑皮纸。2女床:可能是女肠草。
【译文】
向西南二百里,是鸟危山,山南面多出产磬石,山北面到处是檀树和构树,山中生长着很多女肠草。鸟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许多粟粒大小的丹砂。
【原文】
又西四百
【译文】
再向西一百七十里,是数历山,山上盛产黄金,山下盛产银,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杻树和橿树,而其中的禽鸟大多是鹦鹉。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珍珠。
【原文】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1、雄黄2,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释】
1青碧:青绿色的美玉。2雄黄:即鸡冠石,一种矿物,古人用来解毒、杀虫。
【译文】
再向西北五十里,是高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山下到处是青碧、雄黄,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而草大多是小竹丛。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渭水,水中有很多磬石、青碧。
【原文】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1,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2而五采文,名曰鸾鸟3,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1石涅:据古人讲,就是石墨,古时用作黑色染料,也可以画眉和写字。2翟:一种有很长尾巴的野鸡,形体比一般的野鸡要大些。3鸾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属于凤凰一类。
【译文】
向西南三百里,是女床山,山南面多出产黄铜,山北面多出产石涅,山中的野兽以老虎、豹子、犀牛和兕居多。还有一种禽鸟,长得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名叫鸾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龙首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铁。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泾水,水中有很多美玉。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羬羊、白豪1。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2。
【注释】
1白豪:长着白毛的豪猪。2兵:军事,战斗。
【译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鹿台山,山上多出产白玉,山下多出产银,山中的野兽多为牛、羬羊、白豪。山中有一种禽鸟,长得像普通的雄鸡,却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名叫凫徯,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则天下就会有战争。
【原文】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楮1,其中多女床2。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注释】
1檀:檀树,木材极香,可做器具。楮:即构树,长得很高大,皮可以制作桑皮纸。2女床:可能是女肠草。
【译文】
向西南二百里,是鸟危山,山南面多出产磬石,山北面到处是檀树和构树,山中生长着很多女肠草。鸟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许多粟粒大小的丹砂。
【原文】
又西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