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回头
�——云安忽想起新婚之夜与郑梦观三击掌定下的誓约,其中要义便是“不离婚”,然则造化辗转,竟也到了这样的地步。她的眼中泛起了泪意,却也只是淡淡流露。
其实,发生了这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云安都只在乎一个郑梦观。她的从容平静,也不过是因为她不怨。
不论是尚未相爱时,郑梦观给予她的善待,还是表明心意后,郑梦观奉上的真情,云安都视若瑰宝。她一直以来都是满足的,现在,她愿意用这份满足来抵消一切仇怨苦痛。
“好,就和离,放妻书娘帮我写。”幽思纠缠于胸臆,一时放出口来,已不再掺杂任何情绪。寂静一阵后,云安用力闭了闭发涩的眼,再抬向柳氏时,却是略带庆幸的,道:
“好在,我和他不曾有孩子。”
柳氏因这一句垂下泪来,双唇颤抖,断续着道:“娘当初不应该让你替瑶儿远嫁的。”
云安尚未告诉柳氏自己替嫁的初衷,但她也不必告诉了。她与母亲经年累积的隔阂,已被这场祸事消解了。
“这不是娘的错。”云安替柳氏拭泪,音容恬淡,话意却是深切的,“娘十五年前生下我便被人赶出了家门,不要三年衣粮,不求半点金银,只带走了我。娘比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爱子,深恩大如天。”
柳氏当年与韦令义离婚,非是云安这般和离,而是被丈夫出妻。只因韦令义认为柳氏必不愿离婚,未其间多事,更不忍他心爱之人再多流离,所以一纸休书扔去,让柳氏再无余地。
而那时,柳氏刚刚生下女儿半月,是生女未生男,便也成了休书上重要的因由——无子。可,柳氏十七岁嫁入韦家,生下云安时是二十五岁,八年间不曾生养,竟是她一人之故么?
她二十岁那年,韦珍惠便出生了。
出乎韦令义意料的,柳氏不争不闹,平平静静地接了休书。然后便像云安所言,只问丈夫要了女儿。韦令义这才生出一丝惭愧,要用钱财弥补柳氏,也被柳氏拒绝。
柳氏离开韦家那日,正是女儿弥月。本该热热闹闹为孩子办一场宴席,却只由她冷冷清清给女儿取了名字。云安的名字,出自前朝一首催妆诗,诗中描述了一位集万千宠爱的公主出嫁时的情形,这位公主的邑号便是“云安”。
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未成,东方欲晓霞。
可怜的婴孩一出生便失了父爱,随母亲远走风霜。柳氏是想借一借这位云安公主的好命道,希望女儿也能得到万千宠爱。
然则,命运只给了她们母女一个轮回。
柳氏的泪水渐渐干,云安又一笑:“阿娘,我只是觉得,若有个孩子,我不会做得比阿娘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柳氏无言,将心中痛楚深埋,倾身轻轻地抱住了女儿。
这日薄暮,柳氏搬来笔墨小案,在云安的注目下写好了放妻书。
……
在小宅安顿下的第三日,柳氏留下钟娘、素戴照料云安,单叫白肃驾车,只主仆两人去了郑府。自然不为别的,就是要郑梦观在放妻书上具名画押。
寻常的放妻书都是由男家手立,故而柳氏这份放妻书不过是取其名义,实则该叫断婚书,是不容郑家转圜的。
柳氏便是这样决绝而来。
郑家连日乌云密布,又才�
其实,发生了这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云安都只在乎一个郑梦观。她的从容平静,也不过是因为她不怨。
不论是尚未相爱时,郑梦观给予她的善待,还是表明心意后,郑梦观奉上的真情,云安都视若瑰宝。她一直以来都是满足的,现在,她愿意用这份满足来抵消一切仇怨苦痛。
“好,就和离,放妻书娘帮我写。”幽思纠缠于胸臆,一时放出口来,已不再掺杂任何情绪。寂静一阵后,云安用力闭了闭发涩的眼,再抬向柳氏时,却是略带庆幸的,道:
“好在,我和他不曾有孩子。”
柳氏因这一句垂下泪来,双唇颤抖,断续着道:“娘当初不应该让你替瑶儿远嫁的。”
云安尚未告诉柳氏自己替嫁的初衷,但她也不必告诉了。她与母亲经年累积的隔阂,已被这场祸事消解了。
“这不是娘的错。”云安替柳氏拭泪,音容恬淡,话意却是深切的,“娘十五年前生下我便被人赶出了家门,不要三年衣粮,不求半点金银,只带走了我。娘比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爱子,深恩大如天。”
柳氏当年与韦令义离婚,非是云安这般和离,而是被丈夫出妻。只因韦令义认为柳氏必不愿离婚,未其间多事,更不忍他心爱之人再多流离,所以一纸休书扔去,让柳氏再无余地。
而那时,柳氏刚刚生下女儿半月,是生女未生男,便也成了休书上重要的因由——无子。可,柳氏十七岁嫁入韦家,生下云安时是二十五岁,八年间不曾生养,竟是她一人之故么?
她二十岁那年,韦珍惠便出生了。
出乎韦令义意料的,柳氏不争不闹,平平静静地接了休书。然后便像云安所言,只问丈夫要了女儿。韦令义这才生出一丝惭愧,要用钱财弥补柳氏,也被柳氏拒绝。
柳氏离开韦家那日,正是女儿弥月。本该热热闹闹为孩子办一场宴席,却只由她冷冷清清给女儿取了名字。云安的名字,出自前朝一首催妆诗,诗中描述了一位集万千宠爱的公主出嫁时的情形,这位公主的邑号便是“云安”。
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未成,东方欲晓霞。
可怜的婴孩一出生便失了父爱,随母亲远走风霜。柳氏是想借一借这位云安公主的好命道,希望女儿也能得到万千宠爱。
然则,命运只给了她们母女一个轮回。
柳氏的泪水渐渐干,云安又一笑:“阿娘,我只是觉得,若有个孩子,我不会做得比阿娘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柳氏无言,将心中痛楚深埋,倾身轻轻地抱住了女儿。
这日薄暮,柳氏搬来笔墨小案,在云安的注目下写好了放妻书。
……
在小宅安顿下的第三日,柳氏留下钟娘、素戴照料云安,单叫白肃驾车,只主仆两人去了郑府。自然不为别的,就是要郑梦观在放妻书上具名画押。
寻常的放妻书都是由男家手立,故而柳氏这份放妻书不过是取其名义,实则该叫断婚书,是不容郑家转圜的。
柳氏便是这样决绝而来。
郑家连日乌云密布,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