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琐碎
�依然健在。只不过成功活成了,三个儿子里,除了老二,其他两家都和她断交的地步。

  弯扁担压不断。经常去医院的人,别看是药罐子,好像随时就能不行,实际上这种人,因为自己知道害怕,有事没事就去医院,反而出不了什么大事。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那种自认为身体很好,明明上了岁数还排斥去医院的那种,要么没事,一旦有事,很有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方面,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看书的朋友里,父母如果超过60岁了,真的要建议你们,记得提醒或者干脆直接监督自己的父母,一年起码体检一到两次。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钱。有医保的更好,没必要为国家节约,放弃自己的健康权利。身体养好了,多拿点退休工资,不香吗?没医保的则更有那个必要,哪怕全部自费也要把隐患控制在可控范围。小钱不花,大钱花起来更要命,而且人还受罪。

  这本书里没有什么光怪陆离和铁血真汉子,笑傲江湖事。看到现在的,哪怕看的db,也都是和朋友一样。你们也知道,经常这边写着剧情,也会随时出现闲聊式的发挥。不管客观上这些闲扯是对还是错,这些需要你们自己鉴别。不过主观上都是个人的真实想法,是真正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的内容。只保证真诚,不负责对错。

  还是要说,能听进去的,我保证对你有收获。不管你是三十岁,还是20多岁,哪怕现在不是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层次,我感觉也快了。有些事,该多想想了。

  我们和生死之间,其实就隔着父母。父母还在的话,好像和那层关系里还有他们挡着。父母如果都不在了,从生物学来说虽然是必然规律,但从社会角度来说,我们就成了孤儿。不管多大,都是这么回事。失去了他们,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直面。讲真,蒲素不大敢想这种事。很害怕,做不到坦然面对。

  阿嬢这时候已经很少出院子了,蒲园的铁门,她最多到门口拿牛奶和报纸。要么在门口和邻居聊聊天。说到这里,她能聊天的邻居也是少之又少。

  概因原先围墙隔壁的人都给蒲素清空了。而东边围墙,靠着马路的那一家,大门不是开在弄堂里,而是在马路边开着入户门。两家人原本就是属于鸡犬相闻不往来的那一种。无冤无仇,但是也不搭界,和陌生人差不多,没有可以交集的点,唯一的纠葛就是挨着一道围墙。甚至于,蒲素都从没进过他家院子里。知道那一家人姓米——很少的一个姓氏。

  而韦东那个院子里,都是原先部队上后分配来的。所以阿嬢和他们基本也不搭界,所以,阿嬢只有附近其他洋房里的老邻居路过时来拜访一下。至于她的女儿,蒲秀纹有时一星期,有时两星期来一次。

  年轻时蒲秀纹的嘴就不一般。上了点岁数以后更是不怎么让人觉得愉快。典型的嘴上十分要强,特别喜欢在嘴上强势,不服输的那种人。不知道大家在生活里遇到过这种人没有。蒲素表示,还是遇到过一些的,里面就有他的姑妈。

  尤其到蒲园以后喜欢指手画脚,责备过梅芳也不是一次两次。而梅芳在这种时候就展现了她以前给蒲素造成的错觉——好像很有修养的样子,从来不回嘴也不解释。

  哪怕蒲素和蒲泓听到不高兴,她也无所谓,声称“随便她怎么说。”蒲素经历过自己妈妈的厉害,心里想,之前就被你骗的很惨,现在少来这套云淡风轻。他认为自己的妈妈不是修养好,就是简单的“怂”!只会在自己家里厉害的这么样的一个人。

  蒲秀纹也不时要说老蒲,只不过老蒲岁数大了以后脾气暴躁的不行,说发火就发火,哪怕对自己姐姐再是尊重。蒲秀纹话一多,只要老蒲一发火,她立刻就闭嘴。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