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白水潭之狱 中
r />
“哦?”
“东汉桓灵之事,党锢之祸,复见于今日,不是亡国之兆又是什么?”
赵顼沉了脸问道:“何谓党锢之祸?朕岂东汉昏庸之主?”
“臣观邓绾治狱,故知有此。白水潭十三子议政,纵有不妥,亦非大罪,训诫足矣。现在邓绾竟然逮捕桑充国、程颐、孙觉及举人段子介入狱,臣不知道这四人有什么罪?程颐、孙觉门人学生数百,聚集在开封府之外,乞以身代。这不是东汉末年之事吗?臣听说白水潭学生本来也想叩阙,却受阻于石大人……”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若有所思的看了石越一眼,方继续说道:“本朝太祖太宗皇帝以来,从来没有因为议政而加罪于大臣,这学校的学生,实是未来之大臣,他们议论时政,可以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如今竟然横加罪责,想借此塞天下人之口,臣以为这种事情,正是东汉亡国的原因。”
赵顼想了想,觉得王安国说得也有理,便说道:“你说得虽然不错,但是没有定案,现在下结论,似乎早了一点。”
其实赵顼本人是无可无不可,只不过这件事不给王安石一个交待,王安石断不能答应。而邓绾这个家伙却一顿乱搞,让自己变得没有办法给石越一个交待,他也挺烦恼的。但是骑虎难下,如果没有定案就虎头蛇尾,不说王安石要和自己闹多少别扭,就是让天下人笑话,也太不成体统。他一心想要变法,而变法若要成功,朝廷的威信是最重要的。
王安国听皇帝如此说,便说道:“既然陛下明白,就请先下旨放了孙觉吧。孙觉是朝廷大臣,无罪而被关在开封府,实在不成体统。另外,亦请皇上下命韩维限期定案,派人温言遣散聚集在开封府外的孙、程弟子。”
石越见王安国如此仗义直言,当下也说道:“臣身处嫌疑,本不合多说什么,臣只求皇上许臣致仕。”
赵颢是外藩,皇帝不问,对于朝政他就不会发表意见,此时听石越想“退休”,未免感到有点不伦不类,不禁望了皇帝一眼。
赵顼摆摆手,说道:“王卿所说的,照准。石卿说什么致仕,自然不许。你能阻止白水潭学生叩阙,颇识大体,朕很欣赏。现在是大有为之时,朕还要你辅佐朕成为一代明君,你岂可因为一点小事就弃官而去?先办好你胄案虞部的差使。昌王一向很欣赏你的,有时间你们多亲近亲近。”
石越硬咽道:“兄弟骨肉下狱,臣方寸已乱,如何能够视事?”
王安国闻言,温声道:“石大人所言差矣,大丈夫处事,当公私分明。若以私心而坏国事,变非人臣之道。”他这话半为劝石越,半为向皇帝表明心迹。他和王安兄兄弟之情甚厚,王安石对他和王安礼,算是半父半兄,但是最后这两个弟弟都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礼还比较温和,而王安国却是敢直言无讳的。
赵颢若有所思的看了石、王二人一眼,向赵顼长揖贺道:“皇兄得人若此,实大宋之福也。”
终于看到了事情有向良性发展可能的石越,兴冲冲的连家也没有回,直接去了桑府报讯,他实在太想给桑夫人和桑梓儿一个好消息了。
桑夫人听石越把事情说完,疑惑的问道:“限期定案是什么意思?如果长卿定了罪怎么办呀?”桑梓儿显然也不明白这之后的玄机,瞪大眼睛望着石越。
石越微笑道:“皇上下令释放孙觉,连孙觉都已不问,长卿更加谈不上有什么罪责可言了。况且韩维是个好官,不会胡乱定案,既然时间不够,长卿多半是要以证据不足释放的。”
&em
“哦?”
“东汉桓灵之事,党锢之祸,复见于今日,不是亡国之兆又是什么?”
赵顼沉了脸问道:“何谓党锢之祸?朕岂东汉昏庸之主?”
“臣观邓绾治狱,故知有此。白水潭十三子议政,纵有不妥,亦非大罪,训诫足矣。现在邓绾竟然逮捕桑充国、程颐、孙觉及举人段子介入狱,臣不知道这四人有什么罪?程颐、孙觉门人学生数百,聚集在开封府之外,乞以身代。这不是东汉末年之事吗?臣听说白水潭学生本来也想叩阙,却受阻于石大人……”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若有所思的看了石越一眼,方继续说道:“本朝太祖太宗皇帝以来,从来没有因为议政而加罪于大臣,这学校的学生,实是未来之大臣,他们议论时政,可以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如今竟然横加罪责,想借此塞天下人之口,臣以为这种事情,正是东汉亡国的原因。”
赵顼想了想,觉得王安国说得也有理,便说道:“你说得虽然不错,但是没有定案,现在下结论,似乎早了一点。”
其实赵顼本人是无可无不可,只不过这件事不给王安石一个交待,王安石断不能答应。而邓绾这个家伙却一顿乱搞,让自己变得没有办法给石越一个交待,他也挺烦恼的。但是骑虎难下,如果没有定案就虎头蛇尾,不说王安石要和自己闹多少别扭,就是让天下人笑话,也太不成体统。他一心想要变法,而变法若要成功,朝廷的威信是最重要的。
王安国听皇帝如此说,便说道:“既然陛下明白,就请先下旨放了孙觉吧。孙觉是朝廷大臣,无罪而被关在开封府,实在不成体统。另外,亦请皇上下命韩维限期定案,派人温言遣散聚集在开封府外的孙、程弟子。”
石越见王安国如此仗义直言,当下也说道:“臣身处嫌疑,本不合多说什么,臣只求皇上许臣致仕。”
赵颢是外藩,皇帝不问,对于朝政他就不会发表意见,此时听石越想“退休”,未免感到有点不伦不类,不禁望了皇帝一眼。
赵顼摆摆手,说道:“王卿所说的,照准。石卿说什么致仕,自然不许。你能阻止白水潭学生叩阙,颇识大体,朕很欣赏。现在是大有为之时,朕还要你辅佐朕成为一代明君,你岂可因为一点小事就弃官而去?先办好你胄案虞部的差使。昌王一向很欣赏你的,有时间你们多亲近亲近。”
石越硬咽道:“兄弟骨肉下狱,臣方寸已乱,如何能够视事?”
王安国闻言,温声道:“石大人所言差矣,大丈夫处事,当公私分明。若以私心而坏国事,变非人臣之道。”他这话半为劝石越,半为向皇帝表明心迹。他和王安兄兄弟之情甚厚,王安石对他和王安礼,算是半父半兄,但是最后这两个弟弟都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礼还比较温和,而王安国却是敢直言无讳的。
赵颢若有所思的看了石、王二人一眼,向赵顼长揖贺道:“皇兄得人若此,实大宋之福也。”
终于看到了事情有向良性发展可能的石越,兴冲冲的连家也没有回,直接去了桑府报讯,他实在太想给桑夫人和桑梓儿一个好消息了。
桑夫人听石越把事情说完,疑惑的问道:“限期定案是什么意思?如果长卿定了罪怎么办呀?”桑梓儿显然也不明白这之后的玄机,瞪大眼睛望着石越。
石越微笑道:“皇上下令释放孙觉,连孙觉都已不问,长卿更加谈不上有什么罪责可言了。况且韩维是个好官,不会胡乱定案,既然时间不够,长卿多半是要以证据不足释放的。”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