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校影响
�还要能够分享更多的人类文明,并为之做出贡献。
所以,我们学校要培养出的人不应该仅仅是希望他们能够谋生或者找份工作,还要使其成为能够为大众谋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
老师的角色
无论我们是否注意到,每一个建议学校改革的人几乎都在希望学校教育增加一个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度。比如,我们听说过的塑造学生健康性格,就包含着这一个潜在要求。然而我们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就整体而言,教育的目标和技巧仍未获得人们的彻底理解。
要想将学校的作用最大化,我们必须找到足够多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领会与传授学生的谋生本领,还可以教会学生以有益于人类的方式行事。为此,他们必须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并要为此接受足够多的训练,从而提供给学生更高的教育质量。
1.性格培养。
无疑,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不仅对孩子自身,也对家庭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相信,很多人对学校在这方面担当的角色抱以厚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有些差强人意。诚然,那些在家庭生活中已然失败的孩子,在来到学校后,几乎会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才能使孩子在学校阶段,再次重塑自己的性格?显然,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对教师的培养,并使得教师真正能够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曾在学校工作多年,而且我也相信,维也纳的许多学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曾发现,心理学家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需要获得老师的理解与同意,才能有效执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家给小孩诊断后,还需要来自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才能真正见效。有时,心理学家甚至还要提示老师对某个孩子需要个别对待。
假如老师不理解心理学家的建议,那将是很糟糕的事情,这意味着孩子所依赖的学校环境可能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变化。所以,心理学家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对孩子的心理诊疗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我认为,心理学家还应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我们在维也纳建立的顾问会议。对于这一点,我会在本章结束时,进行重点阐述。
当一个孩子刚被送到学校时,在这个孩子的发展中,将会面临一个新的考验,而这个考验将会解释孩子在以前的家庭生活中的任何缺点。相对于以前来说,他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假如这个孩子以前在家快被宠坏了,那么刚一来到崭新的学校环境里,他可能不太愿意离开受人呵护的生活境地,甚至会对这种陌生环境产生一系列不适应。比如,他们可能会大哭,嚷着要回家。
他甚至可能对功课和老师都不感兴趣,对别人的话听不进去,因为他的心里一直在想着自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听一些父母说,这个孩子在家里很乖,可是一到学校就开始惹麻烦。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到,这个孩子或许在家庭里的位置比较有利,而且家庭里对他没有什么考验;而在学校就不同了,他不再受宠,还要接受一系列考验。他感觉在家庭与在学校的待遇几乎有天壤之别。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上学的第一天,什么都不做,反而只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他对功课没有兴趣,以至于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智力迟钝。当我见到这个孩子时,不由问他:“我们很奇怪,你在学校为什么会一直笑个不停?”
他说:“学校是爸爸妈妈开的玩笑,他们把我送到这里就是为了嘲笑这里的人。”
原来,这个孩子在家里经常被逗弄,以至于他认为,只要父母把自己送到一个新�
所以,我们学校要培养出的人不应该仅仅是希望他们能够谋生或者找份工作,还要使其成为能够为大众谋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
老师的角色
无论我们是否注意到,每一个建议学校改革的人几乎都在希望学校教育增加一个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度。比如,我们听说过的塑造学生健康性格,就包含着这一个潜在要求。然而我们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就整体而言,教育的目标和技巧仍未获得人们的彻底理解。
要想将学校的作用最大化,我们必须找到足够多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领会与传授学生的谋生本领,还可以教会学生以有益于人类的方式行事。为此,他们必须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并要为此接受足够多的训练,从而提供给学生更高的教育质量。
1.性格培养。
无疑,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不仅对孩子自身,也对家庭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相信,很多人对学校在这方面担当的角色抱以厚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仍然有些差强人意。诚然,那些在家庭生活中已然失败的孩子,在来到学校后,几乎会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才能使孩子在学校阶段,再次重塑自己的性格?显然,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对教师的培养,并使得教师真正能够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曾在学校工作多年,而且我也相信,维也纳的许多学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曾发现,心理学家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需要获得老师的理解与同意,才能有效执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家给小孩诊断后,还需要来自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才能真正见效。有时,心理学家甚至还要提示老师对某个孩子需要个别对待。
假如老师不理解心理学家的建议,那将是很糟糕的事情,这意味着孩子所依赖的学校环境可能不会有什么有益的变化。所以,心理学家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对孩子的心理诊疗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我认为,心理学家还应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我们在维也纳建立的顾问会议。对于这一点,我会在本章结束时,进行重点阐述。
当一个孩子刚被送到学校时,在这个孩子的发展中,将会面临一个新的考验,而这个考验将会解释孩子在以前的家庭生活中的任何缺点。相对于以前来说,他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假如这个孩子以前在家快被宠坏了,那么刚一来到崭新的学校环境里,他可能不太愿意离开受人呵护的生活境地,甚至会对这种陌生环境产生一系列不适应。比如,他们可能会大哭,嚷着要回家。
他甚至可能对功课和老师都不感兴趣,对别人的话听不进去,因为他的心里一直在想着自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听一些父母说,这个孩子在家里很乖,可是一到学校就开始惹麻烦。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到,这个孩子或许在家庭里的位置比较有利,而且家庭里对他没有什么考验;而在学校就不同了,他不再受宠,还要接受一系列考验。他感觉在家庭与在学校的待遇几乎有天壤之别。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上学的第一天,什么都不做,反而只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他对功课没有兴趣,以至于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智力迟钝。当我见到这个孩子时,不由问他:“我们很奇怪,你在学校为什么会一直笑个不停?”
他说:“学校是爸爸妈妈开的玩笑,他们把我送到这里就是为了嘲笑这里的人。”
原来,这个孩子在家里经常被逗弄,以至于他认为,只要父母把自己送到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