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
/>
我们也可以看到,梦境里总会出现对常识的颠覆,比如说,现实里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梦里却出现了,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诞。从这个意义上说,梦与常识可谓一对冤家。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喜欢以科学方式做事的人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那些不想运用常识来解决问题的人,则会常常做梦。
于是我们发现,梦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避免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生活方式既是梦的创作者,又是它的制片人和导演。它总会激发一个人所需要的感觉。在梦中发现的东西,我们都可在其他特征和行为中找到。无论做梦与否,我们都会用同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但梦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持和理由。
那么现在,在对梦的认识上,我们前进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梦中,我们是在自我愚弄。在每一次梦里,我们其实都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催眠,为自己创造一种自认为惬意的情景。同时,通过做梦,我们也为应付现实中的各种情况做好了准备。
于是,在梦境中,我们会发现对各种图像、插图与事件,梦都会做出一定选择。这就好比在回顾过去时,我们将所有的记忆整编为一部选集,然后根据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予以抽选。同样,在做梦时,我们也会选出一些能够加强我们生活方式的事件,从而帮助自己在超越常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
2.符号与暗喻。
那么此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催生梦呢?接下来要论述的,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发现了,后来又经弗洛伊德予以强调,那就是:梦主要由暗喻和符号构成。这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
或许我们要问,梦为什么要用新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为什么和现实不一样?这个答案很简单,假如梦像现实一样,那么一些常识问题就无法避开,我们在梦里就无法变得轻松。实际上,在梦里,这些暗喻和符号可以随心所欲地滥用。暗喻可以表达丰富的意思,甚至可以同时说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假的。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在运用它们。比如,我们评论某人时说:“不要这么小孩气!”便形象地指出了对方应该避免的方面。如果一个大个子对一个小个子生气,他可能说:“他是条毛毛虫草,只配让人踩。”这句暗喻则表达出了他的愤怒。
当荷马描述希腊军队如雄狮般驰骋疆场时,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显然更好地实现了想要的表达效果。假如荷马只是说士兵们怎样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怎样鼓起勇气或避开危境,他们的甲胄如何破旧等细枝末节,想必我们对希腊士兵当时如何勇敢就不会有很深的印象。可见,运用暗喻是为了美,为了想象,为了幻想。
当然,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错了,即生活价值观错了,这时运用暗喻和符号就会十分危险。
比如说,一个学生面临考试。如果这道题他会做,那么他就应该运用常识来处理它。如果他的生活方式是遇到问题就逃避,那么他在用暗喻后,可能会越发觉得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举例说,他梦见自己站在悬崖边,只有向后退才不会掉下去。那么,回到现实中来,他或许会把考试当成悬崖,然后自我欺骗与躲避。
例如,还有一个学生,充满勇气,有长远的生活观,希望能完成功课,通过考试。当然,他还是需要支持,希望安慰自己——他的生活方式就这样要求。考试前夜,他梦见自己站在一座高山顶上。这幅表现其处境的图像已被大大简化了。他的全部生活环境只有最小的那部分表达出来了。考试问题对他来说非常重大。但通过排除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只集中在成功的前景上,他激发了感觉来帮助自己。
我们也可以看到,梦境里总会出现对常识的颠覆,比如说,现实里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梦里却出现了,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诞。从这个意义上说,梦与常识可谓一对冤家。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喜欢以科学方式做事的人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那些不想运用常识来解决问题的人,则会常常做梦。
于是我们发现,梦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避免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生活方式既是梦的创作者,又是它的制片人和导演。它总会激发一个人所需要的感觉。在梦中发现的东西,我们都可在其他特征和行为中找到。无论做梦与否,我们都会用同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但梦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持和理由。
那么现在,在对梦的认识上,我们前进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梦中,我们是在自我愚弄。在每一次梦里,我们其实都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催眠,为自己创造一种自认为惬意的情景。同时,通过做梦,我们也为应付现实中的各种情况做好了准备。
于是,在梦境中,我们会发现对各种图像、插图与事件,梦都会做出一定选择。这就好比在回顾过去时,我们将所有的记忆整编为一部选集,然后根据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予以抽选。同样,在做梦时,我们也会选出一些能够加强我们生活方式的事件,从而帮助自己在超越常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
2.符号与暗喻。
那么此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催生梦呢?接下来要论述的,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发现了,后来又经弗洛伊德予以强调,那就是:梦主要由暗喻和符号构成。这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
或许我们要问,梦为什么要用新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为什么和现实不一样?这个答案很简单,假如梦像现实一样,那么一些常识问题就无法避开,我们在梦里就无法变得轻松。实际上,在梦里,这些暗喻和符号可以随心所欲地滥用。暗喻可以表达丰富的意思,甚至可以同时说两件事,其中一件是假的。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在运用它们。比如,我们评论某人时说:“不要这么小孩气!”便形象地指出了对方应该避免的方面。如果一个大个子对一个小个子生气,他可能说:“他是条毛毛虫草,只配让人踩。”这句暗喻则表达出了他的愤怒。
当荷马描述希腊军队如雄狮般驰骋疆场时,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显然更好地实现了想要的表达效果。假如荷马只是说士兵们怎样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怎样鼓起勇气或避开危境,他们的甲胄如何破旧等细枝末节,想必我们对希腊士兵当时如何勇敢就不会有很深的印象。可见,运用暗喻是为了美,为了想象,为了幻想。
当然,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错了,即生活价值观错了,这时运用暗喻和符号就会十分危险。
比如说,一个学生面临考试。如果这道题他会做,那么他就应该运用常识来处理它。如果他的生活方式是遇到问题就逃避,那么他在用暗喻后,可能会越发觉得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举例说,他梦见自己站在悬崖边,只有向后退才不会掉下去。那么,回到现实中来,他或许会把考试当成悬崖,然后自我欺骗与躲避。
例如,还有一个学生,充满勇气,有长远的生活观,希望能完成功课,通过考试。当然,他还是需要支持,希望安慰自己——他的生活方式就这样要求。考试前夜,他梦见自己站在一座高山顶上。这幅表现其处境的图像已被大大简化了。他的全部生活环境只有最小的那部分表达出来了。考试问题对他来说非常重大。但通过排除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只集中在成功的前景上,他激发了感觉来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