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中场
着上一代大儒的凋零,稳居第一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姜星火还这么年轻。

  但就“以矛盾解太极”这些学术贡献来说,虽然很重要,但还不足以追平北宋五子和朱熹、陆九渊、叶适、陈亮这些能够单独开宗立派的“诸子”级别的存在。

  或者说,没资格称“子”。

  因为无论是北宋五子,还是理学朱熹、心学陆九渊、实学的叶适和陈亮,都是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理论体系的,这套体系,包括了本体论和心性论在内,涉及方方面面,能够逻辑自洽。

  姜星火之前没有,但现在显然有了。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门徒,再加上位高权重,数十年下来,姜星火的学问,也就是包含科学和实学在内的“新学”,很可能会代替理学,成为大明新的官方学问。

  到了那时候,姜星火在学术界的历史地位,显然就能够追平北宋五子了。

  但想要超越,却很困难。

  因为“诸子”这个级别再往上,那就是“圣人”了。

  屠龙之术,当然可成圣人。

  姚广孝认同姜星火的理念,所以认为他是圣人。

  但这套屠龙之术,在眼下却难以广泛流传。

  所以,杨荣的意思是,姜星火有生之年,能不能单凭创建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术造诣,超越北宋五子,逼近封圣的地步。

  儒家现在孔庙里有六位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嫡孙子思,孟子,荀子,荀子是这两年才抬进去的。

  儒家六圣里面,真正有实力称圣的,那就是孔子、孟子、荀子。

  剩下的颜子、曾子、子思这三位当然也很强,并且对儒家各有突出贡献,但距离硬实力称圣,显然还差了点意思。那么,姜星火能迫近荀子的位置吗?

  目前看来,显然还是差点意思的,先追平北宋五子再说吧。

  但杨荣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代表了某种强烈认同,或者说恐惧。

  这一点,三杨也旋即认识到了。

  “胡说什么?”

  杨士奇的神情难掩焦躁,他嘟囔了两句,又左右踱步着。

  杨荣和杨溥也意识到了他的焦虑,于是都闭上了嘴,继续认真整理会议记录。

  孔庙里,姜星火和孔希路也简单交流完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孔公了。”….

  孔希路看着荀子的雕像,心情也是有些复杂。

  这一步踏出,当然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可孔希路也很清楚,南孔谦让衍圣公的威望,是在逐年衰退的,这种衰退在外人看来微乎其微,可终究是客观存在的。

  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倒是没什么,有自己的庇护,南孔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

  但靠山山会倒,自己总有死的那一天。

  如果家学不振,又没有多少族人子嗣入仕,那么南孔恐怕很快就会开始逐步衰退。

  从名满天下的望族,逐渐变成对江南、浙江、江西有影响力的名门,继而衰退成仅在衢州有些势力的本地豪族。

  这种漫长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