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中场
��可能存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

  杨溥看着青衫玉带,正与孔希路一起在孔子雕像面前私语的姜星火的背影,心中不仅升起了一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一代宗师啊”

  听了杨溥的话,杨荣先是一怔,旋即苦笑。

  在参加太学之会前,他们与杨士奇苦思冥想了一夜,一同准备了许多预案、话术、技巧。

  但真到了现场,他们才发现,基本都用不上。

  对于大明的庙堂来说,三杨已经算是才学、能力都相当出众的青年才俊了。

  但在学术界,尤其是在参与太学之会的这些大儒面前,三杨的学术水平,还远不够看。

  仔细数数,能来参加太学之会的辩手们,哪个是白给的?

  胡俨、王允绳,这都是大明最高等级教育机构的一二把手,能在这里教书育人,水平毋庸置疑。

  高逊志、汪与立、杨敬诚、曹端,个个都是继承学术一派的大儒,都是现在就被称“先生”的存在,纵使达不到理学诸子的高度,在现在的时代,也是排在最前列的。

  胡季,安南国儒学第一人,稳居安南学术界第一的位置三十多年。

  姚广孝、张宇初,佛道两家的扛把子。

  名望威孚海内的孔希路就更不用说了,圣人的人间行走,硬实力稳压姜星火半头的终极boss。

  在这些人里边,就连有着“大明第一才子”称号,已经成名十余年的解缙,也只能垫底的存在。

  而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事实是,即便是最垫底的解缙,在才学和儒学造诣上,都是能把三杨全方位吊起来打的。

  所以,杨士奇的参与,其实是出乎太学之会众位辩手的预料的。

  杨士奇之前不是不知道这种差距,他想要一试,也仅仅是不甘心而已。

  姜星火给了他这个机会。

  而试过了的杨士奇,才知道自己与这些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苦心琢磨的、基于现有理论的小技巧,都是没有用的。

  最最令三杨绝望的是,此前他们都是以某种“旁观者”的身份,来感知姜星火的。

  狗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明明就是“旁观者不知轻重,当局者汗流浃背”!

  真到了自己入场的时候,姜星火这种令人绝望的、碾压性的实力,让三杨甚至觉得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正如泰山会制服每一个嘴硬的人一样,姜星火同样会用堂堂正正的实力,让所有质疑他的人无话可说。

  “你们说,以后姜星火会不会超越北宋五子?”….

  杨荣忽然鬼使神差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旋即脱口而出。

  杨士奇在身后看着他俩整理会议记录,听到这个问题,也是一愣。

  姜星火的学术表现,在太学之会前,已经解决了理学大厦的最后几块空白的一部分,仅此而论,保守点说,也足以在当世坐五望三这是他们不知道心学新论同样是姜星火提出的前提下。

  如果再加上对心学的突出贡献,那么坐三望一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