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班
�“靠瑟吆嘛斯” (日语谐音),就是这两句,也是要分时间段合理使用,前者正式和早上第一见面,后面一句,就随便点等等这些。那些日子,可是折腾了不少花花肠子。除了平时案头工作,和做厂内义工外,本庄老师,还喜欢给我们出一些数学方面题做,毕竟是老师出身,总要考考学生,哈哈!记得有道题,直到我离开这家公司,也没认真解出来,些许是自己当时没使劲吧,是出于礼貌,在本庄老师布置的时候,装模作样认真了一下。现在,还清楚记得那道题,是以正方形的每个角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半圆,求中间共同围成区域的面积。

  工作的第二天,我就利用中午饭的一小时空闲,在厂门口,搭摩的去了该镇上的邮电所,在排了近乎五分钟的队后,终于挂通了给西安爱人的电话。电话,是打到岳父家一楼邻居家,让孙叔给喊爱人下来接的电话,那时候,岳父母家还没有装电话。我简单的说了一些这边找工作经历,主要是让她们都放心我这边,另外,也想听听孩子的声音。女儿,那时是她姨妈抱下来的,电话那头,还不会说太完整的句子,但爸爸妈妈之类的语言,已经很是熟练了。爱人告诉我,她们在家都很平安,要我在外多注意安全。由于是人家的电话,所以有些话,也不好意思再多说,其实,已经很感激她家的邻居了。随后的日子,有些什么事情,除了上班时间打电话到爱人办公室外,也有数次,利用吃饭的时间,打到这邻居孙叔家。打完电话,我也顺便把给爱人写了比较详细经历的信,投进邮电所的邮筒内,这就叫牵挂。

  说到日资企业,随后上班,我翻译日本图纸,并转化到中国标准,因为这里的生产作业卡,是给普通中国员工看的,所以日语图纸转化,也是一项工作。另外,也会将图纸产品制作成过程分解,并经常去生产线,有疑问的去解释,这也是我们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和内容,他们管这叫现场服务。随着两周工作的开展,我也基本进入了角色,最初的紧张和压力,也慢慢的习惯了起来。这里的日本管理干部,每周六下午,都要集体去香港过周末,还据说,本庄的妻子和女儿都在香港居住,所以周六下午,他们就离开公司了,这时候,整个工厂没了日本人,基本就由中方中层经营,大家都觉得,头上轻松了许多,也不用装模作样去现场耗着。于是,更多的是在办公室,除了手头的工作继续外,也多了一些又说又笑的气氛。另外,也会利用工作的联系机会,去别的部门中层管理者那里,和他们说点别的话题,已算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这些日下来,觉得日资企业还是管理严格的,中间有些措施,在我看来近乎是没有人性味道,比如说门禁制度,每次上、下班,门卫都对着每个人的身体,用探测棒,从上到下刷一遍,有点像进飞机场安检口的情形。因为据说,经常有部分员工,偷拿公司的眼镜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防范措施。每次我上、下班,都觉得很让人失去尊严,有时候,还会有日方的管理者,在一边站着看,我对这特反感。每当此时,总能浮现出抗战电影里,汉奸卡着门洞,搜国人身体,高傲的日本兵,在一边耀武扬威的神态。这件事情,近乎没有顾及到全体的尊严,每次我都觉得特伤感,也很不舒服,在心里惊诧我们这些打工者,竟也能如此的习以为常。渐渐的,我开始讨厌起这家日资企业来,其实,更多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没有在这里有发挥的机会,就是平日和一些小零件打交道,没有设计和自主发挥的余地,而且,他们所用的所有模具和工具,都是在日本设计的,即就是模具和工装的维修,也是要拉到香港去处理。在日本人的骨子里,他们压根不相信我们中国人,我们只在关注装配线上,或者说是维持生产进行的工具,有些图纸方面的见解,都没有你发挥的余地。还有,就是自己想从事的塑胶工艺和学习模具的知识,这里也没有涉及,倒是经常更多的纠缠在包装的涂涂改改中。

  那时,我们五个人同时进厂,却最先辞职离开公司的,就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