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班
大家多多关照!”。

  我说完这句,才觉得自己特滑稽,咋有点象电影里,日本人说话的劲头。几乎我语音刚落的同时,立刻,引来大家一阵哄堂笑声,两个女同事,甚至还手掩嘴巴,笑弯了腰。后来,每每想起这桩滑稽的往事,觉得自己,当时特傻和二。哎!谁让这是家日资企业,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可谓急中生愚。

  这就是入职后,我,第一天上班、第一次见领导、第一次与同事们见面的过程和场景。

  随后,我去内务部门,领了自己的绘图工具和办公用品,开始了自己在这家日资企业的上班过程。后来,在一系列的日常工作中,才逐渐了解到,这家日资企业,是当时世界排名前五的中高档眼镜架制造工厂,它所生产产品,全部针对的是欧美客户,产品价格从一百美元到两千多美元不等,眼镜架子的材质有铜基、钛合金和复合等材料,而且原材、毛坯,全部来自日本本土。工厂里的生产组织,也秉持着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在运行。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下料、基材成型、细材成型、电镀光饰、装配、丝印和包装等七大部分。依照这样的生产流程,公司运作生产管理,自然分了七个相应的主要车间,再加上品质课和企画课,总共九大职能部门,当然还有公司财务、人事和保卫课及保障课等,这就构成了公司的全部内容。

  在最初的几天,我们部门的副课长张新星,一位和我同龄的陕西汉中老乡,他只要去各部门和厂外协作单位处理技术问题,总要带上我。一则是让我认识整个生产环节,另外,要我尽快熟悉各部门的技术负责人,以便尽快流程和程序上工作上手。就在这样的技术沟通和日常业务奔波中,不但逐渐和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人员建起了了解,同时,也从他们那里学习了很多的业务知识,与各部门的日方管理者,也得以有了平日的交流。

  其实,在那段开始的日子,逐渐佩服了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近乎工作狂的忘我态度,而且,在这些日本中层以上人士的身上,看到了他们对待工作严谨、执着、一丝不苟和每事近乎亲躬的精神。中间有个细节,特让我感动,和触及我的内心,就是不管公司的日本高层,还是企业负责人,只要他们有空闲的时间,都不会在自己岗位空闲,和浪费多余的时间,哪怕是和自己不相干,也都要亲为,而别人并不认为你在争夺什么,反而感谢你在帮助他或她。记得有次,我在办公室做完了自己的案头工作,本庄老师就进来了,他倡议手头工作松散的本部员工,跟他一起去装配线,帮助其他部员工搬运货物和包装作业。日本人管这叫区内协作互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支援,有类似现在的义工举动,这些,着实让我吃惊和感动。在那天和随后,常态化的工作中,本庄只要有空闲,哪怕是处理问题的当间,都会看到他,以及其他部门中层管理同胞,在工厂义务的干和自己不相干的工作。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我也逐渐发现身边中方的管理人员,也在不自觉仿着他们。尽管在工作闲暇,大家总会有一些抱怨和意见,但只要在当班,这种情景在工厂每个角落,都是一种常态。这样半个月下来,我也觉得到工作的压力和辛苦,强度和平时的紧张程度,让人有时也会生出了一些焦虑,和工作中的惴惴不安,因为平时你都要有眼色才可以,总觉得身后,有双督促的眼睛,在无形的盯着你,压力不是大,而是逐渐很大。

  另外,日本人也很注重员工学习和自学,他们提倡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日语,当然,他们也在学习汉语。在我上班第三天,部门就发给我个单放机,当然,这是入职职员级别都有的“福利”,还配有日语常用语册子和磁带,工作中提倡日语交流,就连公司接电话,也要先“莫西、莫西”(日语谐音),不建议拿起电话,喂喂的。还有,就是至少每日早,第一次见到本庄或其他日本同事,总要先“奥哈吆靠瑟吆嘛斯” (日语谐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