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辛苦
�内功心法在,这帮学生即便没多少天分的,保证身体健康不生病,也没多大问题。

  眼下虽然是个武侠世界。习武之人众多,真正比较好的内功心法,却也不是轻易能够获得,尤其是像提刑司这边收集的,可比一般的江湖门派高名不少。

  书院渐入正轨。

  教书。杨蕴秋是老手,真算一算,他怎么也得有特级教师的水准,而且比特级教师还多一些特技,至少别的优秀教师,不可能像他一样,使用一些手段,让学生们学习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绝不会轻易开小差。

  他一般是主要教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正经的课,教书的时候,一般信马由缰,很少中规中矩。

  毕竟在后世读了一大堆的研究论著,虽说解说的时候,有那么一点儿离经叛道,但微言大义,却还是讲述的很清楚。

  他的学生多是读书人,显然比起别人的讲解,更喜欢杨蕴秋的课程。

  等到偶尔杨蕴秋给他们讲个故事,顺带着教一点儿所谓的厚黑学,带着他们画画写生,又弹琴怡情,便心中更是欢喜,连日日不得歇的课业,也不觉得苦累。

  不看别人,只看小皇帝一天到晚被招得想来学校,三五天因为忙来不了,就要浑身不自在,便可知道,杨蕴秋教书的本事,已经足够上中央新闻。

  当然,书院里的诸般好处,也只是内部流传一下,外人并不知道。

  至少四大学院,还不把眼下这个不知所谓的新书院放在眼里,尤其是马上面临的书院通考,那成绩是选官考核也要看的,大家都把心思放在老牌子书院上,估算自家学生们有多少能考到前面去,又估算有多少等到出师之后,第一次选官考核就能顺利通过,拿到推荐,进入学堂。

  四大书院为什么如此超然,还不就是因为朝堂上好些官员,都是他们书院出身?

  身为同窗,那就是天然的同盟军,就算某些自家同窗有可能因为政见不合,家族矛盾,大闹起来,但对书院,对山长,那绝对是要客客气气。

  尊师重道都不能保证,哪里还能在朝堂里混下去?

  杨蕴秋忽然发现,他开办书院,貌似赚钱不多,反而有点儿贴补进去的意思。

  收费当然不少,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之类,杨蕴秋都小赚了一笔,反正那些伙食之类,花不了多少钱,只是烹饪手法够好罢了,但那些预科班的学生都是赊欠的学费,全用打工抵债。

  不止如此,杨蕴秋这人无论做什么,都有点儿精益求精的意思在,给这帮学生准备的,光是书籍,就有三大屋子,差不多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书,都能找得到。

  而且还在不间断地更新中。

  最近一段儿时间那些大儒名士的著作,只要出来,他就购买。

  买书可是大开销,开了书院,杨蕴秋到觉得自己的钱更不够用,颇有些哭笑不得——似乎和他的初衷有点儿背道而驰。

  幸好小皇帝吴宓很给力,他看了书院的藏书,直接偷偷摸摸把自家皇宫翰林院的藏书分批调拨出来,让学生们自己抄录。

  虽说翰林院的藏书不能随便送人,可有皇帝开后门。偷渡出来,抄好了再偷渡回去,显然没多大问题。

  最大的这项开销被解决了,杨蕴秋总算稍微不那么别扭。

  时间一日日过去。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