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零章由陆转海
第三零零章由陆转海
大巴黎攻防战的庞大人员投入和相对低水平,低杀伤力的武器水平形成了不对称的对比,任何一方都无法在对方不犯什么大的无可弥补的错误的前提下大规模的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而进攻方和防守方谁也没有能力在已经形成的两百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改变,对峙状态便由此形成。
德军唯一收获的就是避免了第一集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后继部队没有投入到进攻巴黎的攻击中去,任由第一集团军孤悬在外被法军围攻的话,疲惫不堪的第一集团军很有可能会陷入到濒临覆灭的危险之中。所幸的是他们及时做出的改变让德军避免了开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溃败。
尽管如此,战场上如今演变出来的局面也打破了他们六周之内覆灭法国的既定计划,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英法拖得起,而德国拖不起。如果陆地上不能打开局面的话,那么就只有看看海军有没有可能在海面上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为帝国开通补给线,并绞杀英国人的海外补给线和生存空间。届时海上局面的变化将反过来对陆上战争形成巨大帮助,也许解决问题只是晚几年而已。
柏林最高统帅部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随着两百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陆续发生的几次堑壕战之后,德军发现曾经近在咫尺的巴黎如今就像天堂那样遥远。不,也许天堂还要更近一点。
数百万人的军队就在马恩河两侧对峙着,而德法边境的军队也毫无进展,从兴奋转向失望的威廉二世渐渐的也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他已经屡次召见总参谋长小毛奇,言谈中已经流露出要他对目前战局负责的意图。随后没多久,德皇就任命了他的威廉皇太子为得法边境的总指挥官,威廉皇太子在这个方向的进攻事物上享有专权,并不受柏林最高统帅部的节制。在这个方向上,威廉皇太子得到了允诺,在1913年之前,他将得到超过50个师的兵力,以完成对马恩河方向的进攻兵团的战略支援。并两相配合,尽可能对法军造成一百五十万人以上的减员,并迫使实力大损的法国人投降。
当然,六周灭亡法国的希望是一定破灭了。而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海军部也获得指令,大洋舰队更名为公海舰队,并要以适宜的姿态为陆地上的战争做出贡献。
这个命令也包括远东太平洋舰队,为了体现对中国皇室的尊重,这份命令也被传达到了我这里。而根据线报,德皇应该是刚刚收到有关太平洋舰队指挥权问题的商榷。
幸而这个命令还没有立即开始执行,无论如何德国人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开着战列舰就出海寻战,那基本上是等于找死。这就给我留下了一定的交涉时间,随着北欧公海舰队的战备状态提升,东亚太平洋舰队也加紧了战争准备。
他们的指挥官仍然是施佩,只是他的军衔已经提升到了海军中将,自英德新加坡海战之后,这里的一切事宜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他也知道,如果没有中国皇家海军的配合,太平洋舰队根本没有可能威胁到英国在亚洲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印度。即便他们攻占了新加坡,他们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对印度洋内的英国舰队有所威胁。
而巴格达铁路虽然已经建成通车,但是由于战争的关系,这条铁路已经不安全了,塞尔维亚的游击队频频破坏铁路线,奥匈帝国的军队根本没有能力维护在巴尔干半岛内的巴格达铁路线路。而君士坦丁堡又时常受到意大利和希腊海军的袭击,这条线路在目前的状态下,无法对亚洲局势形成有利的支援。
所以,在接到命令后,施佩也向国内发了一份申辩书,希望国内对中国施压,让他们的海军配合进行行动,这样的联合行动才能够保证舰队在印度洋有所作为。
大巴黎攻防战的庞大人员投入和相对低水平,低杀伤力的武器水平形成了不对称的对比,任何一方都无法在对方不犯什么大的无可弥补的错误的前提下大规模的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而进攻方和防守方谁也没有能力在已经形成的两百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改变,对峙状态便由此形成。
德军唯一收获的就是避免了第一集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后继部队没有投入到进攻巴黎的攻击中去,任由第一集团军孤悬在外被法军围攻的话,疲惫不堪的第一集团军很有可能会陷入到濒临覆灭的危险之中。所幸的是他们及时做出的改变让德军避免了开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溃败。
尽管如此,战场上如今演变出来的局面也打破了他们六周之内覆灭法国的既定计划,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英法拖得起,而德国拖不起。如果陆地上不能打开局面的话,那么就只有看看海军有没有可能在海面上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为帝国开通补给线,并绞杀英国人的海外补给线和生存空间。届时海上局面的变化将反过来对陆上战争形成巨大帮助,也许解决问题只是晚几年而已。
柏林最高统帅部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随着两百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陆续发生的几次堑壕战之后,德军发现曾经近在咫尺的巴黎如今就像天堂那样遥远。不,也许天堂还要更近一点。
数百万人的军队就在马恩河两侧对峙着,而德法边境的军队也毫无进展,从兴奋转向失望的威廉二世渐渐的也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他已经屡次召见总参谋长小毛奇,言谈中已经流露出要他对目前战局负责的意图。随后没多久,德皇就任命了他的威廉皇太子为得法边境的总指挥官,威廉皇太子在这个方向的进攻事物上享有专权,并不受柏林最高统帅部的节制。在这个方向上,威廉皇太子得到了允诺,在1913年之前,他将得到超过50个师的兵力,以完成对马恩河方向的进攻兵团的战略支援。并两相配合,尽可能对法军造成一百五十万人以上的减员,并迫使实力大损的法国人投降。
当然,六周灭亡法国的希望是一定破灭了。而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海军部也获得指令,大洋舰队更名为公海舰队,并要以适宜的姿态为陆地上的战争做出贡献。
这个命令也包括远东太平洋舰队,为了体现对中国皇室的尊重,这份命令也被传达到了我这里。而根据线报,德皇应该是刚刚收到有关太平洋舰队指挥权问题的商榷。
幸而这个命令还没有立即开始执行,无论如何德国人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开着战列舰就出海寻战,那基本上是等于找死。这就给我留下了一定的交涉时间,随着北欧公海舰队的战备状态提升,东亚太平洋舰队也加紧了战争准备。
他们的指挥官仍然是施佩,只是他的军衔已经提升到了海军中将,自英德新加坡海战之后,这里的一切事宜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他也知道,如果没有中国皇家海军的配合,太平洋舰队根本没有可能威胁到英国在亚洲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印度。即便他们攻占了新加坡,他们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对印度洋内的英国舰队有所威胁。
而巴格达铁路虽然已经建成通车,但是由于战争的关系,这条铁路已经不安全了,塞尔维亚的游击队频频破坏铁路线,奥匈帝国的军队根本没有能力维护在巴尔干半岛内的巴格达铁路线路。而君士坦丁堡又时常受到意大利和希腊海军的袭击,这条线路在目前的状态下,无法对亚洲局势形成有利的支援。
所以,在接到命令后,施佩也向国内发了一份申辩书,希望国内对中国施压,让他们的海军配合进行行动,这样的联合行动才能够保证舰队在印度洋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