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威胁的暂时解除
�争目前只有英国一个调解者,而且是一个已经面对失败的调解者,我相信从内心深处讲,英国人无比的希望立刻消灭东方这个不听话又有点无赖的国家,但是他们必须重新做好战略准备,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对德国和中国这两个强国开战,他们必须做好选择,而我希望他们的选择不会是我。我有把握。

  把握的由来是那位对国际事务越来越有兴趣的罗斯福总统,当然,这次任务是由远在美国就读于纽约大学法学系的皇三子溥夏完成的,在通过私人渠道向罗斯福总统述说了中国对俄国开战后他自己的无奈后,看上去极是爱好和平的溥夏婉转的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他的请求,为了帝国,为了和平,请罗斯福总统在合适的时机介入中俄之间的调停,他将以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第三子的名义保证,皇帝陛下一定会非常尊重美国的意见。而所为合适的时机,当然就是希望美国首先派遣一个观察员到北京去等待他的指示行事。当然,罗斯福总统需要给予这位观察员一定的权限才行。

  我的安排就是在实现初步战略目标之后,采用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方式来拖住俄国,并一直拖到革命的发生,到那个时候,美国这个中间人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会在对俄国皇室的态度上出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既可以给美国面子,也可以在国民和军政系统中树立美国的威权形象,这对于以后的政治变数是很有需要的。

  当然,如此行事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在英国即将要展开对美国的站队攻势的时候,与美国建立起一定的政治互信,如果美国像真实历史那样在战争后期站到英国一边,而我的国家也需要做出转变的话,这个转变也有了理由。

  这些都是绸缪中的事情,事实上我的西进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仍然没有实现,虽然只要我愿意,王士珍的部队应该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目标。但是俄国的态度还没有明朗,他们是否要在那片土地上与中国拼命,这还是个未知数。

  一切还都在两可之间。在选择了与德国的合作之后,帝国军界的士气大振,长久以来的摇摆政策让他们等的都有些心焦了,如今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是有益的一方面。而弊的方面也很明确,在军方求战心和扩张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要加大力气去约束他们按照我的路子走,全国必须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我,否则帝国就会在若干年后走到今天的俄国这一步,四面皆敌。

  随着英国人的黯然离京,大英帝国也许是最后一次的外交努力宣告失败,虽然中国方面由皇帝亲自出面接见并安抚了他们的外交人员,委婉的向他们坦承了中国的难处,但是失败毕竟是失败,他们看上去都有些无精打采。

  无论他们如何反应,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当前的要务就是战争和戒备,动员,储备,积蓄力量。

  在1910年的时候,中国的意图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中俄边境的冲突看上去也只是由西伯利亚蒙古移民问题引发的边境战争而已,虽然中国对中亚的进军会引起一定的怀疑,但是在反复的蒙古人问题的强调下,我相信这种意图还能够被隐蔽一段时间。而且,各个国家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总动员。德国和英国将会是第一个完成动员的国家。

  到了下半年9月塔什干终于被攻克纳入中华帝国版图的时候,这层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在9月27日,中国军队进入塔什干九天后,英国和法国同时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军事合作协议,英国将在本年度内从本土调集十五个师的陆军部队进入法国。而从欧洲传来的消息表明,早在六月份的时候,法国境内已经起码有五个英国陆军师了。在印度北方,十数个印度师已经开始了密集训练,从西线部队的战报来看,他们已经能够隔三差五的在天空中看见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