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论道小锣山
��船 ,但是到达了彼岸 , 船就可以舍弃了 。”

  道长解说道“他们的观点,其实都是为了体道合道才说出来的。

  赵震南道”我自无我 , 何须有知 ”

  圣阳道长越讲越来了精神,他又滔滔不绝地说道“修证的方法,就是第一章中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妙,指的是道,须去除人心之私欲才可能观得到,而观道之法也必须“无欲以观之” 。 窍,指人们在修道时意念守照之处 。即玄关一窍 与道合一时,必须以无欲观之,观其天地万物生成演化之妙 。”

  众人似乎感觉道长所讲道理越来越精彩,听后如大彻大悟般。

  道长接着说道“而当你真正做到与道相协和时,就叫作“得一”,那可就不得了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得一而万事毕。”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为。 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能。 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 到了“得一”的地步,便会生起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大悲”之心了 ,因为圣人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的。“

  听到这精彩之处,,温婉婷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对道长说道“佩服,真的佩服道长,竟然将佛道儒三家讲得如此明了。”

  道长微笑着继续讲道“ 关于合道之修法,道德经中说了很多,如“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还有一句与日月合其明的吧 呵呵,记不真切

  文卓称赞地说道”已经够清楚的了”

  道长又道“这也是修行之法,还有很多,不细说了。道德经,其与世人之益处有很多的 。我等若果能以此应世接物,就会“常乐”一生了

  温婉婷道“呵呵 , 知易行难啊 。”

  道长点头笑道“但有诸多之苦处,究其原因,也正如书中所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者常乐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归结起来,人们所求的也只是名与利二字。这两个字,其实也都是因为我有这么一个“身”。

  文耀武道“ 正所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道长点头道“呵呵,是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  不仅会让你学识上有增进,而生活也会觉得幸福的多了。”

  文卓道“知足则常乐,这么说来,激流通退也是明智之举。易经中的乾卦,讲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规律。其于人而言,则有韬光养晦、才能初显、升腾、鼎盛阶段、盛极而衰这几个阶段。在鼎盛阶段时不要得意忘形,而应该思考如何功成身退。 否则,最终就有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的叹息了。”

  众人听了,皆大喜道“解得妙极了。”

  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十三章 感伤千佛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