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大唐天下 (大结局)
p;超时代的人自然有超时代的目光,更不要说手下有一帮能干的大臣辅佐,大唐(大周)这些年经济、民生方面得到了非常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因为贺兰敏之所提诸多建议之故,而今他当了皇帝后,有更多的政策可以制定并付诸实施了。也在贺兰敏之当了皇帝后,更多的、一连串的政治、经济、民生方面的政策开始实施,并很快惠泽天下的百姓。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古代君主最需要关注的事,一直以来,农事是贺兰敏之最重视的一件事,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他不但亲自过问民间种植情况,还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官员们,并让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先把百姓的吃饭问题完全解决了,不再担心百姓饿肚子,其他事才可以做。

  这些年在贺兰敏之的倡导,各级官府努力下,在大唐境内大力推广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引进并改良作物品种,兴修水利,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粮食积余是意料中的事,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禁止的酿酒行业开始迅猛发展,其他一些需要粮食制作的产业也开始慢慢兴旺,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因粮食丰产出现的远洋贸易开始蓬勃发展。以粮食换取国家所需,用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贺兰敏之所知道甚至熟悉的一些外来物种,如橡胶、玉米、蕃薯、辣椒、花生等都在随后几年内慢慢被引起。这些物种的引起,注定会大唐起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远洋贸易的发展,直接提升了大唐水师的力量。

  大唐国力的增强,除经济水平提高外,军队战力的提高是最直接的因素。陆师的战斗力已经是无人可以匹敌了,除了训练正规化外,大量的先进武器开始装备军中。与其他大臣着想点不同,贺兰敏之很注重海军的发展,要让大唐的领土继续扩张,海军是必须要大力发展的。远洋贸易的发展,造船技术必定会不断提高。扩海贸易除可以换取大唐所需的物品外,还可以积累远洋航行的经验,更大吨位船舶的建造在工匠们的努力下,也成为了现实。

  当年苏定方率十五万人渡海征服了百济,大唐水师的力量可见一斑,而在贺兰敏之手里,大唐海军的实力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陆师一样,没有人可以匹敌。贺兰敏之已经下令,准备征服不愿意除国内附的倭国。除了要消灭让他痛恨的小曰本外,贺兰敏之还准备派兵征服吕宋及南洋那一片区域,他要将大唐(大周)的领土无限扩大。

  要征服天下,让中国的领土无限扩大,除军队战力及其他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外,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必须要保证的,军队要兵源,所占之地要移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口的补充。

  如今大唐(大周)的人口基数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非常欠缺人口,贺兰敏之在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的同时,也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人口。战争是获取现诚仁口最好的手段,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口数量不足所带来的隐患!

  人口增长了,素质也一定要提高。而要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是根本。

  如今能识文断字的人占总人口比例并不高,在辅佐武则天理政的时候,贺兰敏之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政策了,只是受到财政能力的制约,许多想法没可能实现。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