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任脉通透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诸佛菩萨,而至外道鬼神,虽都有份,但却高下不等,境界悬殊。他心通虽通于凡圣,用途多在凡界,或对凡界而用;漏尽通则不及三界。到达罗汉果位之后的六通,实则仅有三通,其余三通,便称为明。在罗汉与菩萨称为三明,到达佛境,虽亦可称三明,但已另有一个名称,而称为三达了。

  六通与三明,关系殊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升华,有了三明的,无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将得到三明。

  三明既是六通的升华,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为明,其余三通就不能升之为明呢?这在《大毘婆沙论》卷七七中,有这样的解释: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立为明;余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根据这一解释,通与明的确立,端在能否使人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再者,我们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为明,凡是偏重于出离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为明。换句话说:凡是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动的神通,只称为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间乃至仅用于出世间法的,才可成之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