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悄立市桥人不识(中)
��在地上,只觉自己浑浑噩噩如在梦中,可是还有一丝清明告诉自己,上面的阿哥似乎对自己没有恶意。京城治安的确是自己的管辖范围,自己只要避开八旗的穷困,只谈流民的动乱,皇上自会着有司来安置八旗,若是真的在西征期间,后方出现了失控,只怕皇上诛了自己九族的心都有。

  抬头看着低头认真品着菊花茶的八阿哥,不过是未到弱冠的童子,身量未足,脸上的轮廓稚气未消,可是斜斜望着自己的眼神却浑不似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李光地身在通政司,几位大阿哥都见过,可是就连身份贵重的太子,仿佛也没有这通身的稳重气派。

  认真答应着,李光地再不敢存那些心思,细细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回复了一遍,八阿哥要听不听地,最后还是指点了一二。

  晚上李光地就写好了折子,说是满洲斗殴持刀杀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今日险些伤了皇子,万幸皇子英明神武吉人天相,力挫群氓。可见习俗败薄,必使圣人之言教化,使得众人迂淳归厚才好。丝毫没提八旗半字。

  八阿哥回宫就去面见了康熙,既不说自己受了伤,也不提自己多么英勇,他知道,李光地的折子里自然会替自己歌功颂德,用不着在康熙面前自夸失了风度。单单提了自己对八旗事务的忧心,对西征后方的担心。

  康熙闻言大喜,这个儿子总是躲在大阿哥背后,虽然做事细心沉稳,可是总让人觉得他欠缺气势,没有大将之风,如今看来不过是吾家有儿未长成罢了。事事想在自己前面,颇有辅佐之能,将来必成大器!

  喜滋滋的康熙龙颜大悦之下,凡跟着八阿哥出门的侍卫都赏了一番,赐了佩刀,护着八阿哥的几个更是提了等级,又招到自己跟前问话。等他们各自叙了出身,才发现那出力的揆叙竟是纳兰性德的弟弟,一转眼,容若已走了十年,康熙只觉得心里酸楚,想着才子的弟弟必然也是才子,金口玉言,揆叙就授了翰林院的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八阿哥自是称愿,一丝气力也不花,皇阿玛自己顾念旧人,岂不比巴巴求来的更好?

  只是人生得意为什么须尽欢?不过是因为祸福难料罢了,八阿哥两世为人,却还是忘记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