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快速发展
��政府必须加大对海军的投入。

  美国海军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上大声咆哮道:“我在履行与海军有关的官方职责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使其获得尊敬,使其强大以及使其富有战斗力。我不是在谈英国海军,也不是在谈中国海军。我指的是一支曾经属于我们祖辈的、以及应当在和平时期属于我们的美国海军。”

  西奥多.罗斯福阐述了在中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直接左右了整个战局,***人的失败就是海军的失败,虚弱的中国由于海军的崛起而崛起,但是我们呢?我们还在为加不加大海军的投入而争争吵吵。

  新上任的海军部长希拉里.a.赫伯特坚定地赞同海军具有政治上的使用价值。他在报告中说:“我们必须使海军保持高度的战斗力,以便增强我们政府认为应当采取的任何政策的份量和力量。”

  中日战争,再一次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海军的力量,尤其是原本对海军还不是很重视的美国,出于考虑日益严重的古巴和哈瓦拉形势,美国人终于加入了波澜壮阔的海军军备竞争当中。

  威廉二世不但注意到了中国的海军,更是注意到了中国的飞艇部队,德军参谋部参谋提出了制空权这一说法。

  他认为,如今的战争,不但有制海权,更有制空权,甚至制空权比制海权更为重要,***之所以快速战败,投降,与其首府受到中国飞艇部队轰炸不无关系。

  德国著名的飞船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乘机向德国政府提出贷款的要求,他认为自己研制的飞艇虽然与中国人的有些差距,但是只要政府能够持续投入,他就有信心研制出超越中国的飞艇。

  威廉二世被小毛奇和齐柏林伯爵两人说服,投入巨资花费在飞艇的研究上,而对新兴的飞机冷落备至。

  一时之间,似乎是受到了中国战胜***的刺激,英法德美不约而同的沿着海岸线,疯狂造满了船厂,疯狂的研制起飞艇。

  这是个海权至上的时代,从大航海开始,各国就用自己的海军力量获取利益,确保殖民统治。从风帆到蒸汽机,从巨木到铁甲,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造船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而就在各国埋头苦干的时候,中国燕山大基地内,一架飞机巍巍颤颤的从地面上忽然蹿起来,直插天际。

  在空中稍微行驶了十几分钟后,出现发动机关车的故障,不得不强降下来,几个俯身之后,跌落在地面,好在飞行员没有出事。

  这一幕看得地下的观察人员一阵心惊胆颤。

  年老的华蘅芳一脸不解的站在飞行场的外边,明明飞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忽然出现故障。

  不过,旁边的几位技术却不是这么想,他们一脸崇拜的看着这位老人,竟然真的飞起来了,不需要什么气体,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

  “是不是那个德国人发明的发动机有问题!”

  华蘅芳边走向飞机,边嘀嘀咕咕的自言自语道。

  刚钻出飞行舱,一脸苍白的飞行员看到华蘅芳过来,不由连忙上前道:“华公!”

  华蘅芳却像着了魔一样,径直走到飞机旁边,仔细观察起来,飞行员无奈的摇摇头,不以为杵,他知道华蘅芳一旦思考起问题来,有时连饭都会忘了吃。

  “啊,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不用双动力系统。”华蘅芳恍然大悟的大叫一声,一下子蹦起了老高,边叫还边跳,犹如一个三岁的小孩。

  中国青岛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