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孙老头的时代结束了
没有支持大礼议的就容易被张佐在皇帝身边恶意中伤。

  哪怕这种中伤可能不是直接去说,但只要张佐添一句「陛下您看那位孙部堂旧部连议礼都不支持」,以朱四对于大礼议的偏执,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朱四对朱浩的信任就会逐渐被蚕食

  朱浩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时刻守在皇帝身边,这跟张佐这样的近臣完全不同。

  朱浩道:「张公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还是朝中无人可用……当下议礼风气如此,我们最重要是做出改变,让更多的人在议礼上选择中立或者不偏执,到那时再从大臣中甄别可用之人,你认为呢?「

  「

  嗯。」张佐点头。

  朱浩其实是在提醒张佐,你先别抱有敌对的心思看待那些文臣,有时不是我非要用孙交举荐之人,而是除了孙交旧部外,我还能用谁?

  好歹孙交在朝为户部尚书时,是个中立派,在朝中这已经属于难能可贵,如果连中立派的孙交举荐上来的人都不能用,那是让皇帝当个孤家寡人吗?

  张佐将走之际,突然想到什么事,又道:「最近朝鲜国抓了在浙江地方上闹事的倭人流寇,押送到京师来,说是南京锦衣卫已派人前来接收,您看……」

  朱浩问道:「张公公是说我大伯?」「嗯。」

  张佐点头,「有关朝鲜国使节,应该如何接待?「有关大明外交,朱四没什么经验,张佐也没这方面的见识,而朱四又很喜欢在藩属国使节面前表现一下天朝上邦皇帝的威严,张佐看出朱四的心思,才会跟朱浩作此商议。

  朱浩道:「不如让唐先生前去接待一下,最近他没别的事可做,给他找点活干,不累,还可以让他出点风头。」

  「也好,也好。」张佐笑着。

  朝鲜将争贡之役抓获的三十三名倭人,以及抓获的大明子民八人,一并押送到京城,朝鲜国王李怿派来的使臣是刑曹参判成昌。

  成昌除了押送贼人到大明京师,还有别的目的,是为国王李怿立储之事,期望得到大明朝廷支持。成昌到了京城后,大肆贿赂朝中有头有脸的大臣,其中又以国公为主,本身外邦跟大明国公间就有送礼的传统和渠道。

  而他们也给唐寅准备了一份厚礼,大概是知道唐寅是大明皇帝的先生,德高望重,再加上其闲散的性格,觉得通过唐寅能跟皇帝搭上话。

  唐寅平白无故收了一份大礼。

  除了财帛,成昌还送来一名朝鲜国的美人儿,贺唐寅新婚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