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孙老头的时代结束了


  比起兄长,孙京性格更为开朗,身上有点纨绔气。

  虽然朱浩是他的妹夫,但他说话还算客气,朱浩也知道最近孙京跟孙孺等人走得近,现在孙京也成了议礼派的一员,国子监中对于大礼议的争论非常激烈,有关新皇应该继嗣还是不继嗣的问题,国子学的风向已逐

  渐扭转,趋向于新皇不继嗣的士子居然更多些。

  这也体现出舆论的力量。

  历史上朱厚熄在大礼议上能取得成功,除了他自己近乎刚愎自用般的坚持外,还有就是有着民间舆论支持。

  因为朱厚熄没有一天给别人当过儿子,再加上兴王府就他这一根独苗,使得大明对于这个皇帝为亲生父母争取封号的举动,逐步赢得民间舆论。

  朱浩道:「没什么事,近来连翰林院我很少去,就等着外派官缺呢。」

  「你要到外地当官?」孙京很不解。

  以孙京所得到的消息,朱浩很牛逼,虽然具体怎么个牛逼法,孙交和孙孺等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他还是觉得朱浩好像是隐藏在普通人中的「高人」,但以朱浩的口气,更像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年轻官员。孙元在旁道:「好了,以后有工夫再叙……谨记父亲的话,你回到国子学后要用功读书。」

  孙交退得很坚决,直至他南下归乡,很多人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本来孙交都快要成为吏部尚书的不二人选了,马上就是朝中最为核心的文官首脑,居然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连跟孙交素来交好的大臣很难理解,尤其是那些对孙交很恭维,想跟着孙交混出头的那批官员。

  这些人的名单,均被孙交交给朱浩。

  本来孙交说要——向朱浩引荐,但这会儿朱浩不显山不露水,孙交其实也不知该怎么给别人介绍朱浩。

  再加上孙交走得很突然,孙交只是给那些人留了信函,让他们以后有事可以跟朱浩商议,但孙交能看得上眼的人,不管是在京城当官的,还是地方上的,论官职和职权都在朱浩之上,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孙交在为自己的女婿仕途铺路,怎会知道这其实是在反向帮他们呢?

  朱浩去跟张佐见面,把一批刚批阅好的奏疏交还,顺带拿走新一批奏疏时,张佐提到了孙交离京之事。

  「……去城外送行的人不少啊,据说送行队伍长达几里,估计回安陆的途中,沿途饯行的人也不少。」

  张佐发出感慨。

  朱浩心想,难怪孙交不让我送出城,感情是知道其故旧以及部下前去送行的不少,怕我去了后不知该怎么应对,干脆让我跟他们先隔绝开。

  张佐道:「可惜的是,这些官员,极少有站在议礼一边的,不然的话……」

  张佐的意思是,孙交没有给皇帝留下什么可观的政治遗产,也就是说没有给皇帝留一些能用的大臣。朱浩笑道:「张公公,我们区别一个人是否能在将来为大明中兴做事,好像不是以其是否支持大礼议为标准吧?如今朝廷这状况,就算有些人心中有支持议礼的想法,也难表现出来,这是时代的洪流,关键不是看他们现在怎么说而是将来怎么做吗?」

  张佐道:「朱先生的意思是……他们中有人可用?」

  「不知道。」

  朱浩也没有下定论,他知道什么叫派别之见,从张佐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举荐孙交的旧部,会被看作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而这些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