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7亿和第二春[重生] 第47节
莹记得,芬姨说,赵师傅是杭州某国营食品厂的主厨,后来厂子倒闭,就日益潦倒。

  想不到,这里遇到旧相识。

  吴老板也没想到,咳一声,“七啊,熟人啊?好事好事,请坐请坐。”

  高个厨师请两人落座,又端茶,自己站在桌边打量两盒糕点,念叨着:“我老婆在电视剧里看,我还说,谁家做的,大伯押的阵啊?”

  他挨个抓起点心掂一掂,念念有词地计算,和吴老板低声商量。后者想了想,“杜总,您这是18种点心,18种馅料,有的模子没有现成的,得现做,您看这样好不好?两位留下吃个便饭,下午点心出炉,您审一审,合适的话我们报个价。”

  这是应该的。

  很快,杜莹莹换上干净大褂平底鞋,戴口罩,跟着吴老板踏入加工车间:视野中干干净净,有的工人站在案板后面搓面团,有的清洗一盆一盆的绿豆,有的筛成袋糯米,有的调制枣泥。

  赵师傅停在糕点间,弯腰查看烤箱,摸一摸炉灶上的笼屉,又挑拣着木制模具:以前杜莹莹不太懂,现在接触斗鱼糕,发现模具在糕点行业非常重要。

  喏,当年读《红楼梦》,贾宝玉挨了打,想吃莲蓬汤。杜莹莹记得,书里写“找出四副银模子,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的图案,有菊花,有梅花,有莲蓬,有菱角,共三、四十样,打得十分精巧”。

  看得人都饿了。

  这种模具赵师傅也有,印着桃花、杏花、桂花和荷花,做出来的糕点只有掌心大。芬姨还说,赵家祖传半屋子的精巧厨具,动乱年代被一把火烧了。

  听着都可惜。

  还有钱师傅,在没有专用模具的情况下,手工改造出来,做出来的斗鱼糕背上印着“定胜”两个字,像模像样的。

  操作间是包装、贴价签、打包的地方,两个女员工熟练地操作,把各种颜色的糕点像垒积木一样堆进食品箱,就等着发货了。

  一路走来,据她目测,工人不到20个。

  午餐就在厂里吃的,四大盆菜,一人一托盘,有鸡有肉,两个素菜,还有一大桶汤。

  杜莹莹吃得津津有味,不知是不是老板在,又有客人,作为工作餐,午餐味道非常好。

  远处赵师傅和高个厨师“小七”聊着旧事。听起来,他和小七父亲交情很好,按照辈分,还是两个老字号的传人,有点像武侠小说。

  吴老板也聊闲话,“杜总啊,你这个糕做不久吧?”

  一阵风似的,热度过去就没了。

  她答,“如果我挣快钱,前几天就卖了,换间桌游店,省得麻烦。”

  吴老板笑:斗鱼糕档口也得几万成本。“网上不好做:新鲜的卖不动,只能卖放得住的,路上就得几天。本省还好,远地方就怕坏,顾客一开盒,搜了,就得让你陪。所以啊,我不弄网购,也不往远处去,省得麻烦。”

  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下午两点,两盒糕点摆在眼前:

  荷花酥是炸的,外粉内黄,不如赵师傅做的鲜活,卖相也不错了;荷叶、莲蓬中规中矩,两条斗鱼糕没有模具,是手工揉的面团,直接蒸出来的。

  另一盒海上生明月,金灿灿的蛋黄酥是月亮,鲸鱼海鸟海龟都是捏的,上了颜色,乌篷船做了黑米糕和黑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