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节 豪杰
��了看,等再次放下奏疏地时候皇帝的心情似乎更好了:“宁远众将防御时斩首一百四十余级、满桂将军又追击斩首六十级,看来确实是恶战了几场。嗯,以吾之见,辽东巡抚说大小数十仗,其中大部分应该还是输了,所以斩首不多,但也确实赢了几仗。”

  魏忠贤连忙弯腰笑道:“万岁爷真是明见万里,微臣和内阁也都是这么想的。”

  “这就够了,关宁军以往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这次敢于与建虏激战数十场,真是大有进步啊,无论胜负辽东巡抚都有不小的功劳,这是吾怎么奖赏都不为过的。你让内阁拟票吧,重赏这次的有功之臣。”

  天启地决定让魏忠贤有些出乎意料,他迟疑着问道:“只有二百的斩首,这要重赏么?”

  “吾不着急,只要是在进步就好,吾不强求人人都是黄帅那样的猛将。”天启把奏疏还给了小太监,站起来重重地伸了一个懒腰,大笑道:“吾打了一下午的木匠活儿,真是饿啊,快给吾上点吃的。”

  天启七年六月底,大明朝廷诏告天下,明军取得了宁锦大捷。天启认为东厂提督魏忠贤居中指挥,功勋最为卓著,然后是首辅顾秉谦,再次是辽东巡抚袁崇焕,以下为满桂及关宁众将。

  ……

  此时救火营已经走出了江西地界,正行进在湖广大地之上。

  白茫茫的雨雾遮住了行人的视野,黄石手里握着一根木棍,穿着全套的蓑衣一脚深、一脚浅地奋勇前行。大雨把能见度降到了很低地水平,黄石几次都差点看错脚下的道路,遇到岔口时也得走到内卫军官身边,才能看清他们指引的方向。

  黄石仔细看着脚前的道路,真是一片模糊啊。到处都是泥水横流,官道和田野已经完全无法分辨了。黄石不由自主地又放慢了一点儿脚步,生怕把身后地部队引上歧途。嗯,远处似乎正闪动着什么红色的影子,黄石紧走了两步。

  “呼。”看到岔口地内卫兵时,黄石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总算还是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那个内卫官兵身上也是一身蓑衣。但头上仍戴着那顶白色的头盔,他一手正举在耳边向黄石致意。在这个士兵背后的树上。蝮蛇旗被捆得紧紧的,犹自在电闪雷鸣中迎风舞动。

  除了蜿蜒行进着地救火营纵队,旷野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影了。一个内卫跑来在黄石耳边奋力大喊着:“大帅——前面有一个村子。”

  “知道了。”黄石同样扯着嗓子朝那个内卫喊了回去。

  眼看着那个村落从雨幕后慢慢地透了出来,黄石抹了抹脸上的水,又一次领头喊道:“勇敢!胜利!”

  福宁军地鼓声一霎那间又激昂地响了起来,官兵们都迎着狂风骤雨挺起了胸膛,本来当作拐杖来用的武器也都被他们利落地抗上了肩。昂首喊着号子从村落前大步走过。就在这些官兵的身旁,当地地不少百姓涌到了村边,站在雨中朝着他们大声喊了起来。

  “平蛮将军!救火营!”

  ……

  走到了今天地预定宿营地时,救火营也走出了雨区,太阳从浓密的云层后露出了一道霞光,把福宁军地营地染上了金色地光彩。营外搭上了一道道的粗绳子,官兵们都解下沉重的衣服,把它们挂起来晾干。这些个人的物品是要装进竹笼自己背的。尽快去掉些水也能为明天减轻些负担。

  一个工兵带着地图走了过来,向黄石报告道:“大帅,今天全军行军二十七里,连续三天雨中行军,我们一共走了七十五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