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阎应元也来了!
��半可以教授杂学!
就例如农学和军事方面的学识,这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什么?这怎么可以?”本来态度闲适的刘宗周,顿时就像炸了毛的猫一样!
对他来说学生就应当学习四书五经!那就代表着圣人微言!道德文章!是绝对不容篡改的!更不用说去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而杨山芦见了他的反应,却是早在预料之中,杨山芦就是不慌不忙的道:“老先生稍安毋躁,听我慢慢道来。
这么说吧,如今国家形势艰难,等到书院里的学生培养出来之后,那肯定是要让他们去当官的吧,这样才能以他们的学问治理地方,改变大明日益困顿的形势吧。”
“嗯,这是肯定的。”对此刘宗周倒是绝不怀疑,如果培养出来了,还只是让他们一天到晚吟诗作画的,那不是乱弹琴吗!
而这样就对了!
杨山芦立即说道:“可既然这样,老先生洞察世事文章,想必也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又能有多少实用性呢?
他们或许个个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各种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可是这对于治理地方又有什么帮助呢?而且这还是有活生生的实例的!
为什么民间会有所谓的吏滑如油!衙门好进,小吏难缠等等评语,还不是因为这些大老爷们不通下面各种事务,只能被底下人蒙蔽吗?”
刘宗周听的就是无言以对……杨山芦说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
“至于为什么要设立农学教育,军事方面的教育,也很好理解,现在大明境内,每天要饿死多少人!至于设立军事方面的教育,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先生你来看,就像这次清兵入寇,我大明五十六战皆败!败得如何之惨,想必你也清楚。
可为什么会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众多经过系统培养的优秀将领!以后继续让这些军户作战行不行?
所以我们现在开办的这个书院,就是为大明培养急需的人才!既然如此,你说应不应该增加军事方面的教育呢?”
刘宗周不说话了,皱眉思索了良久,终于觉得杨山芦说的有道理,不可否认,刘宗周的思想有些局限性,可却是有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国之心的!所以现在也确实认识到了这些问题。
“不过虽然这样,四书五经的内容也太少了点,最起码要占到七成!毕竟圣人微言是人的立身之本,不可忽视的!”不过刘宗周还是想尽量提高一下传统教育的比例。
“不行!七成太多了!现在以大明的困境,以四书五经根本不能解决的!所以我看最多一半!”杨山芦却是断然否决道。
接下来如果有书院的其他老师经过,就会发现这样的一幕,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还有堂堂镇虏卫的指挥使,居然像二个市井小贩一样,锱铢必较起来……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两人争得可是书院的根本!
不过最后,两人还是取得了统一意见……还是那句话,两人政治理念不同,却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根本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最后就定下来,四书五经占到五成五,其余的杂学占到四成五。
对此刘宗周勉强可以接受,而杨山芦就更不用说了,这和一开始的设想,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胜利!而这对于整个大明的�
就例如农学和军事方面的学识,这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什么?这怎么可以?”本来态度闲适的刘宗周,顿时就像炸了毛的猫一样!
对他来说学生就应当学习四书五经!那就代表着圣人微言!道德文章!是绝对不容篡改的!更不用说去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而杨山芦见了他的反应,却是早在预料之中,杨山芦就是不慌不忙的道:“老先生稍安毋躁,听我慢慢道来。
这么说吧,如今国家形势艰难,等到书院里的学生培养出来之后,那肯定是要让他们去当官的吧,这样才能以他们的学问治理地方,改变大明日益困顿的形势吧。”
“嗯,这是肯定的。”对此刘宗周倒是绝不怀疑,如果培养出来了,还只是让他们一天到晚吟诗作画的,那不是乱弹琴吗!
而这样就对了!
杨山芦立即说道:“可既然这样,老先生洞察世事文章,想必也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又能有多少实用性呢?
他们或许个个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各种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可是这对于治理地方又有什么帮助呢?而且这还是有活生生的实例的!
为什么民间会有所谓的吏滑如油!衙门好进,小吏难缠等等评语,还不是因为这些大老爷们不通下面各种事务,只能被底下人蒙蔽吗?”
刘宗周听的就是无言以对……杨山芦说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
“至于为什么要设立农学教育,军事方面的教育,也很好理解,现在大明境内,每天要饿死多少人!至于设立军事方面的教育,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先生你来看,就像这次清兵入寇,我大明五十六战皆败!败得如何之惨,想必你也清楚。
可为什么会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众多经过系统培养的优秀将领!以后继续让这些军户作战行不行?
所以我们现在开办的这个书院,就是为大明培养急需的人才!既然如此,你说应不应该增加军事方面的教育呢?”
刘宗周不说话了,皱眉思索了良久,终于觉得杨山芦说的有道理,不可否认,刘宗周的思想有些局限性,可却是有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国之心的!所以现在也确实认识到了这些问题。
“不过虽然这样,四书五经的内容也太少了点,最起码要占到七成!毕竟圣人微言是人的立身之本,不可忽视的!”不过刘宗周还是想尽量提高一下传统教育的比例。
“不行!七成太多了!现在以大明的困境,以四书五经根本不能解决的!所以我看最多一半!”杨山芦却是断然否决道。
接下来如果有书院的其他老师经过,就会发现这样的一幕,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还有堂堂镇虏卫的指挥使,居然像二个市井小贩一样,锱铢必较起来……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两人争得可是书院的根本!
不过最后,两人还是取得了统一意见……还是那句话,两人政治理念不同,却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根本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最后就定下来,四书五经占到五成五,其余的杂学占到四成五。
对此刘宗周勉强可以接受,而杨山芦就更不用说了,这和一开始的设想,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胜利!而这对于整个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