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校友录之二
,比较起来,周王是亲生,吴王却也是她养大。因养了吴王之后,她就生了周王,心里也觉得吴王是个福星。周王去世之后,吴王待苗氏依旧恭敬,奉养周到。周王太妃对吴王一家感情还是相当不错,见了生得白白嫩嫩三郎居然听不到也不会说话,吴王妃教他,母子都很吃力。

  周王太妃眼珠子一转,劝说吴王夫妇,把三郎送到学校里去。吴王妃还担心小孩子因为有残疾会被歧视,周王太妃却说:“有人陪着,好使性子开朗些。你总不能看护他一辈子。待你们走了,让他兄嫂照看他?至多不过你这样,好吃好喝供着,与人交往,人家说他听不到,他……又说不出来,可你就这样关他一辈子?你是养猫养狗呢?阿容那学校里,回来与我说,除了经史,还有许多有趣功课,让三郎去学些,不乎多少,但凡有一样奇能让他开心,也是值了。总要让他有些念想、有些盼头,不要笑也是傻笑,看人也是懵懂,这一辈子才是不孤单。”

  周王太妃自从周王去世,对小孩子总有一种另样宽容。

  吴王夫妇还真是打算一辈子衣食无忧地供着三郎一辈子,听了周王太妃这样说,吴王低下头去,伸手戳了戳放膝上三郎,三郎正抱着个球,被戳了一下才抬起头来,露出一个傻乎乎笑。吴王飙泪:“只是崇道堂里都是伶俐孩子,怕他们欺负三郎听不见。那里入学是要用考,又,三郎去了,功课也跟不上啊!”

  周王太妃有些惋惜,又拍板:“哪怕不算是里面学生呢,旁听也行啊。”

  旁听二字又触动了吴王妃愁肠,洒下两行泪来:“从明日起,我就加紧教三郎识字,总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周王太妃一拍桌子,茶盏果碟跳起来老高,香炉也移位了:“阿郑那里,我去说,舍下这张老脸了罢。”

  吴王夫妇再三致谢,周王太妃道:“你们是我儿子媳妇,我为孙子,有何可谢?”

  转脸就找上了郑琰,郑琰知道吴王家三郎事情,也叹息过一回,听周王太妃这样说,就只提出了一点:“只恐他听不见,闹出声响来自己还不觉,耽误旁学生听课,至于别,倒是没什么。只要他愿意听,我也愿意收。”

  照说能有所特殊教育学校就好了,然而比照现人口基数,这样学校全国都未必需要一所。还要有配套教材,什么手语啊、盲文啊一类,郑琰穿越前是个普通人,没这方面毛病,也没专攻这个方向,根本就不懂这些东西。

  本着兼容并包原则,郑琰同意,只要三郎能够照顾好自己——学校指派一两位同学、老师照看也行,她不介意收一个低空飞过学生。周王太妃很满意,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吴王夫妇:“哪怕受一点点欺负也不碍,人生世,哪有顺风顺水时候呢?总得学会受罪。世上总是好人多,这么多同窗,将来未必没有封侯拜相者,日后总有几分香火情,伸伸手,三郎就能免去无数为难。我送阿容去读书,也不单是为了那里有名师哩。”

  吴王妃听得有理,觉得有了盼头,用心教导儿子。三郎本性聪慧,与吴王妃过了磨合期之后,看图识字学得倒蛮,只是虚词依旧是个大难题。吴王妃又发现,因为听不到,这孩子特别容易专心。

  如是数年,三郎比入学年龄晚了两岁,父母、祖母亲自送到了崇道堂去考入学试。郑琰拿着他卷子发现,这孩子字极有灵气,旋即恍然,因为他能够专心。因为针对入学试作过训练,数学知识还相当好。

  郑琰当场拍板把他给收了进来,又带萧祈去见各位老师。崇道堂有一种类似班主任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要分个导师来带着。萧祈家长还担心没老师愿意接手,周王太妃已经决定缠一缠郑琰,实不行就让她亲自带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