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又一次密议
��么好做。”

  郑琰心虚。

  “若想做.不拘哪处庄园.找些人.做就是.你学生们.学一学也好.知道稼穑.方能做一循吏。哪里用他们亲自耕种许多呢?划几亩田.各分农夫.让他们摸索着办法.记下来。我主持这么大国家.也没有亲自耕田。”

  郑琰豁然开朗.农田水利等.官员也是需要懂.只要不是让他们有“读技校”感觉.阻力并不是特别大。让学生们一直盯着农田也不现实.还可以雇代练。只要盯着主要步骤.研究人员提供思路.田间管理可以⊥农夫来做。

  郑琰兴冲冲地道:“我回去就列计划去.做这个.还是个方法.要记录.各种条件下……”

  郑靖业含笑听着:“不须多少.只要能增产两成.就是一件了不得大事了”

  “那就做啦.我也知道.没什么捷径好走.我们都不大懂这些个.总是……一点心事吧。”忧国忧民.光靠嘴上说说.实是没意思。郑琰也收过不少自荐信.看得多了.自然面然就形成了筛选经验——看实效。

  从娘家出来.郑琰就低调地准备划了一处小庄.招募了些垦田熟手.非常低调地让学生从农事开始接触所谓“实验科学”。她所谓实验科学.就是做实验打实验报告.统计整理一类。从育种到土壤到肥料到气候……

  这个突破口选得非常之好.时人重农.对于“手艺人”会赞赏器物精美.终究觉得这是一个“匠人”贱籍之人.农事就不一样了.哪怕权贵们也都轻视这个.却又必须重视农业生产。既然崇道堂学生日后有极大比例是要做官.做地方官估计也不少.这些事情.知道也是应该。

  从农事上开始接触一种比较颖.由穿越者带来另一个世界科研概念.对学生们都是一种启发。许多学生表示.以前遇到再龟毛人.也没这么详细打表格记录。很多人受此启发.居然把这种理科式管理给熟练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还用来处理文科方面人际交往等事.这却是郑琰始料未及了。

  试验田是建起来.可等一群只种过学校劳动田学生们弄出什么成果来.咳咳.真是要到猴年马月了——实际情况是.直到十年之后.才出来一位就喜欢于这事儿熊孩子.从改良农具、挑选种子、田间管理各方面.整理出一套稳定增产方法来。

  而当她把这一套引入到玻璃作坊.老工匠们没花两年时间.就摸索出了一套全玻璃生产工艺.差点惊掉了她眼珠子。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郑琰还呆郑靖业书房里.她事儿说完了.轮到郑靖业说话了。退休事情无须再多讨论.郑靖业说是立皇后事儿:“你也收到徐家礼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收也得收了——莒国夫人四处送礼.拉了不少人.连春华学堂里都听到风声了。徐九防春华防得厉害.我要再不收.这不是打擂台么?他徐家不心疼女儿.让人颠来倒去地说.我可不想春华跟这种‘争婚;事儿扯上关系。徐九想让侄女做儿媳.做什么又关联上我春华?阿爹.我是想拖一拖看.只要阿元不开口.我就不管这事儿。您说呢?”

  郑靖业道:“也不能不动.总要让圣人知道.你是关心他。告诉圣人.纳后不止是纳后.是成人。”

  郑琰道:“圣人一旦纳后.皇太后就要——”

  郑靖业点头:“正是。皇太后蠢是蠢了些.心肠却不狠毒.能留一线就留一线罢。可惜了徐家小娘子.经此一事.只怕只有做妾命了”

  “阿爹不看好她?”

  “没人看好她。圣人对徐氏.敬而不亲。”言罢.郑靖业就闭上了眼睛。

  郑琰一